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现闽东乡村人才振兴,要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宁投资、创业和发展,促进宁台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与台港澳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借鉴台港澳乡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加强合作,充分挖掘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将现代农业建设延伸到农业、农民、农村,运用区域特色生态资源、文化、环境,构建农村产业发展圈,吸引台港澳建筑师、文创团队参与我市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推动闽东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闽东乡村发展旅游业应根据自己的发展优势,突显地方特色,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主、一村一特色”的差异化格局,使得旅游形象个性鲜明,文化内涵独特浓厚,彰显全域旅游的丰富多样性。

    做无愧于民的共产党人

    总书记讲道,“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强调改变闽东的面貌,要有“弱鸟先飞”意识,“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解放思想用干部广纳群贤聚英才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扎实、开拓创新的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同志在书中《从政杂谈·念好人才经》篇中提出的“知、举、用、待、育”“五字人才经”,对于我们做好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有很大的启迪。

    还原为官之本践行为民宗旨

    还原为官之本践行为民宗旨

    “滴水穿石”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启示 ——《摆脱贫困》读后感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阶段,再次重读了习总书记当年为闽东人民量身定做的《摆脱贫困》这份“精神大餐”,温故而知新,每阅读一篇,都为书中平实而精辟的论述所震撼,都能带来思想的升华。

    读《摆脱贫困》有感

    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他在宁德主政两年间,带头“四下基层”,踏遍宁德山山水水,体察百姓疾苦,关切群众冷暖,探索脱贫之路,带领300多万宁德父老乡亲一心谋发展,全力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

    提高影响力推动葡萄产业发展

    自从2006年全国葡萄学术在福安召开以来,福安果农爱葡萄种葡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市里因势利导,年年举办大型的葡萄“文化节”。市葡萄协会创办了“福安果业”专刊,每年制作精美的挂历和台历,将葡萄协会的重大活动、果农的丰收景象和政府领导关心支持产业发展的画面展示出来,扩大宣传。

    宁德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蕉城区政府为引进企业专门出台了《蕉城区赤溪高优农业示范园招商资优惠政策》,区政府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对入园企业在税收、土地流转租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帮助,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家庭通过承包一定数量的集体土地,自主进行经营决策和农业投入,获得了对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的经营自主权,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主体和微观生产单位,这为农户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了可能,农民的自身利益与其劳动分配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