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摆脱贫困》一书自面世至今已20余载,当下再次拜读,掩卷沉思,思绪良多。该书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围绕如何促进闽东地区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内容娓娓道来。虽写于20余年前,但理念前瞻,论述精辟。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文章的精髓,用于指导当前古田县正在实施的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实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

    习近平把密切联系群众看成是干部的基本功,将党的群众路线与作风建设落实到干部的本领和行动中去,使之成为一种可考量的具体要求,可谓一矢中的,抓住了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

    点亮提灯的人

    对于工作在闽东的党员干部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写就的《摆脱贫困》一书,无疑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无论在心理,还是在地理上,都有一种贴近感,是我们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指南针”。

    群众路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生命线

    认真阅读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立即被该书所吸引。成书至今,虽已过二十多年,但书中许多见解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新颖、深刻和实用,这份远见卓识,尤为珍贵。

    为民突破合力 共创社会平安的三把“利剑”

    落实到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关键就是要提振干部勇于担当、敢闯敢试的精气神,始终致力于“事要解决”,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更要千方百计,立马就办,办就办好,敢于突破,善于突破,能够突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件一件办,坚持不懈地办,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定能够实现突破,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

    加快发展闽东职教 服务“六新大宁德”建设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期间四下基层、谋划发展、践行马列主义思想的记录,凝聚着习总书记的实践感悟和智慧心得,是留给闽东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燃文化之魂铸闽东梦想

    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弥足珍贵、让人羡慕,只是眼下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文化还缺乏了解,还不够自信。文化与信仰,相通相连,一旦缺失,就犹如白蚁啃噬过的梁柱,那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崩溃与瓦解,哪怕是一阵轻风,都足以使之片瓦不存。

    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著述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催人奋进。宁德地属闽东丘陵,被称为“穷山恶水”,当时,基础差,发展慢,总排“老九”,习总书记于1988年至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了深入基层,跑遍当地的山山水水,在前任创下的基础上,使宁德地区的脱贫率达到96��上。

    坚定信念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功能

    书中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了贫困地区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主张,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结晶。

    苦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基本功

    苦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