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燃文化之魂铸闽东梦想

  □蔡道华

  《闽东之光》系《摆脱贫困》一书中一篇文章,是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文化建设发表的一些精辟随想,虽然时间已过去20多年,现在重温这篇文章,依然觉得熠熠生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对发展繁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习近平同志把文化视为“闽东之光”,是对文化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大大提升了人们认识文化的境界。当前,我们正着力建设“六新大宁德”,其中就包括构建丰富多彩新文化的“大宁德”,如何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弘扬闽东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了解闽东,唤醒文化自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炎黄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它横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扎根海外,成为无数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凭证、自豪的根本。在闽东,我们也拥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与习俗,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为我们积累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闽东之光”,它不仅孕育了闽东人民,更是闽东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主要标志。

  要弘扬和发展“闽东之光”,首先要做到了解闽东、熟知闽东。闽东文化,根源深厚,1046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孕育了蔚蓝色的海洋文化;18万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山哈、畲歌、服饰,形成了独特的闽东畲族文化;世界地质公园,山海川岛兼具,自然风光绮丽无比;历史上出现了陈靖姑、圆瑛法师、甘国宝、魏敬中、薛令之、冯梦龙等一批名人,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等正走出深闺,红色文化如“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蔡威、“十字架的英雄”凌福顺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无疑是我们闽东最为弥足珍贵的宝藏,也正是我们闽东与外界媲美的特色。有了它们,我们闽东才有了区别于其它地域、独属于闽东的历史与辉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加大传承、延续、维护力度,合理利用、适度开发,才能发挥其独特魅力,闽东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成就信仰,增强文化自信当今社会,在现代“洋”文化以及现代“速食”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人们对传统文化漠视、忽视、敷衍了事的态度,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丧失了文化之魂,也使人们所处的环境丧失了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再看周围的一些青少年,喜欢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动画、韩剧,喜欢“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西方的一些影视作品、动画片文化元素极少,但却能抓住青少年的眼球,西方的一些网络游戏,也对国内文化产生很大冲击。但事实上,近年国外的一些地方却办起了孔子学院,许多老外开始研究中国的端午、清明,开始学习汉语,开始探讨中国的仁爱、诚信、礼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弥足珍贵、让人羡慕,只是眼下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文化还缺乏了解,还不够自信。

  文化与信仰,相通相连,一旦缺失,就犹如白蚁啃噬过的梁柱,那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崩溃与瓦解,哪怕是一阵轻风,都足以使之片瓦不存。习近平同志在《闽东之光》一文中指出要“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弘扬和发扬“闽东之光”,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对闽东传统文化的提炼,培育独属于闽东人的文化信仰,一方面加强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从“爱我闽东、知我闽东、亲近闽东”这份爱国爱乡的情怀中汲取力量,从传统的文化美德中汲取力量,树立闽东人的骄傲,彰显文化自信的魅力;同时,要用这种自信培育属于我们闽东人的骄傲与信仰,用这种文化和信仰引领更多的人认识闽东,并被闽东精神所感染、吸引,从而走进闽东,再从闽东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三、创新形式,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流失,很多人认为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存在才是合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确有很多形式并不是现代人可以接受,很多糟粕也不需要我们传承。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文明正是建立在这些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它们枝叶交缠、盘根错节,不能一味地抛弃或是全盘继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同时,习近平同志也告诫我们:“不能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表现我们闽东的闪亮点。任何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应该注意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手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让新时代的人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不是强迫别人接受。

  弘扬“闽东之光”,传承文化底蕴,要以引导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时代精神中去,再结合现代新形势深化内涵,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创设多种载体,拓展多种渠道,用新颖活泼、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的方法方式,引导更多的人自觉地领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在领悟中诞生属于自己的文化之魂,再结合时代精神,丰富内涵,创建出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并使它们植根于人们的理念之中,为新时期人们的精神家园提供丰富的给养,引导人们朝着健康的轨道、积极的方向前进。

(刊登于闽东日报2014年7月26日第3版)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