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包江苏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有幸拜读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内心有所触动,思想深受启迪。著述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催人奋进。宁德地属闽东丘陵,被称为“穷山恶水”,当时,基础差,发展慢,总排“老九”,习总书记于1988年至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了深入基层,跑遍当地的山山水水,在前任创下的基础上,使宁德地区的脱贫率达到96%以上。
近年来,宁德乘着海西建设的这股东风,全力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第一次甩掉戴了60多年的全省“老九”帽子,向前迈进一位,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大台阶。福鼎,作为宁德市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致力于打造海西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福鼎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乡镇、村落经济落后,不少村庄、村民需要摆脱贫困。
近年来,福鼎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去年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福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2013年度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和市直单位挂钩帮扶村活动安排的通知》(鼎委办发〔2013〕1号)等5个文件,确定56位市副处级以上领导、160个市直部门挂钩帮扶17个乡镇(街道、龙安),92个老区村、少数民族村、贫困村和相对后进薄弱村,25位市领导、25个民族协调委成员单位挂钩帮扶25个民族村;安排专项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帮扶7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5个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村、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25个民族村加快发展;同时,继续争取上级市直有关单位加大对口帮扶,先后筹措8500多万元帮扶资金,圆满完成第三轮18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有较大增长,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村内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坚持造福工程与危房改造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生存居住环境,通过筹措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完成造福工程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1050户,其中新建五保幸福园集中安置点10个,安置五保户122户。佳阳畲族乡福阳新村和白琳镇造福工程小区(二期)列为省级重点扶持的百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店下镇亥窑村等3个50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列为宁德市级造福工程示范点。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思想方略是《摆脱贫困》一书提炼的精髓。福鼎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更应当有弱鸟先飞的勇气、滴水穿石的精神、四下基层的担当,方能决胜千里,不辱使命,完成历史重托。
首先,思想解放要更加彻底。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给我们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一个地方物质方面可以贫困,但精神上不能贫困。因此,要带动一方热土脱贫,关键是要在意识上、思想上先摆脱贫困,我们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都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思想上摆脱贫困了,才能使国家、地方、人民真正摆脱贫困,迈进致富之路。说到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既然我们是贫困山区,基础薄弱,已经比别人落后,发展比别人慢,更要有弱鸟先飞的勇气,要敢闯、敢冒、敢试。
其次,艰苦奋斗要大力弘扬。书中体现的另一个观点,便是质变和量变都要抓,不能只热衷于质变突破工作,更要注重量变积累工作,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滴水穿石”也是闽东的精神,是习总书记留给我们、留给宁德的宝贵财富。
这几年,国家、省、宁德市都加大了扶贫的力度,但光靠政策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不等不靠,干部、群众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扶贫开发工作是艰苦、复杂、系统的一项工程,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着力在财政政策上支持、在民生社会事业上帮扶、在产业联动互动上配合、在共建工业园区上突破,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通过依靠自身力量和外部支持,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重点村社会经济总量、人均乡财政收入、村财收入、乡村居民收入、生态环境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再次,联系群众要更加密切。《摆脱贫困》一书全文一个中心的观点是“群众”。我们宁德地区党政干部至今保留着一个执政传统——“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也是习总书记当年为宁德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实际,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离不开群众,要广泛发动群众。为此,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使干部在群众工作中接地气,思想在深入群众中受触动,作风在发动群众中有转变,工作在依靠群众中上水平。
可以说,《摆脱贫困》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指导,是实践中走出来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不断发扬光大他们的宝贵精神和人格风范。《摆脱贫困》是一部真实的写照,为国家、省、宁德乃至福鼎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福鼎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能够汲取其中营养和宝贵经验,为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刊登于闽东日报2014年8月10日第3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