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坚定信念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功能


  读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让我触动颇深,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精彩的语言风格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书中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了贫困地区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主张,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结晶。书中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着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和清新文风,是个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整体。对于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结构、社会条件和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树立坚定的信念,前提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习总书记是一个具有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如《干部的基本功》《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等篇目明显感受到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注重学习的精神。如在《干部的基本功》中习总书记讲到:“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基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这种精神和信念要求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极高的站位。基层群体由于受狭隘的空间地域等限制,使干部、群众长期处于一种固定的生存状况,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功能势在必行。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彻底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才是从根本上改变宣传工作落后的对策。特别是要强化基层理论和政策宣传,扎实做好科学理论学习和政策教育工作。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中心组互动学习来进行政策宣讲,干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经验交流平台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特别对于农村党员,作为农村政策法规宣讲员,村党支部要按季度组织全体党员进行针对性学习,起到宣传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此丰富群众信息接收形式,逐渐转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象。

  用辩证的思维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书中习总书记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如在《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中从“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紧缩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加财政收入与搞活企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用唯物辩证法的观念来研究和解决闽东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不仅站位高,分析也很透彻。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也要用辩证的思维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方式,强化整合功能,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和谐环境。在增强正面宣传,切实反映民意,发掘亮点的同时,要注重民情民意的收集整理,舆情监测和民意调查。把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

  各种途径传递给党委政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构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习总书记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要整合资源,构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格局。整合资源,是抓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大“法宝”,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繁荣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文化建设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列入每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抢抓文化建设机遇,采取“党委政府主导、宣传文化搭台、各级部门支持、社会群众参与”等形式,举办“三下乡”等文艺活动,充分调动企业、部门、社会的参与力度,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文化资源,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

  用群众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下基层”制度,这是闽东践行群众路线的特色制度,也是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中提出,“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组织活动要立足于多办使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事情,而不是搞一些让群众厌烦的花架子,徒增群众的烦恼。应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而不是硬性地要群众干这干那。”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中,提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等等。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创新载体方式,群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不同,客观上要求宣传方式、宣传载体更加灵活多样。要丰富载体手段,组织进行有声有色的宣传报道,切实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努力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要发挥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以文化育人、寓教于乐,让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鼓舞、受到教育,进一步增强宣传文化的引领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文化品位。

  有为才有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应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站在解放思想的最前沿,站得高一点,信息更灵一点,更敏锐一点,要具备超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意识。时刻关注新时期新阶段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比别人快一点了解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经常为群众解读新事物,新现象或热点焦点话题;加强对舆论导向的监控,围绕中心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造声势,鼓实劲;要未雨绸缪,对困扰当前各项工作的社会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回答和建议,积极主动地为宁德发展提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黄振溢

(刊登于闽东日报2014年10月18日第3版)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