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大合唱”看周宁发展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之际,有幸通读全书,深刻感受到行文论述虽平实却精辟,每阅读一篇,都带来了思想的触动、心灵的涤荡。

    引领闽东腾飞的思想方略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全书也是以如何使闽东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日子为主线,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贯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方略,系统地提出了闽东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思路。
    闽东日报社

    脱贫先脱思路贫致富先走群众路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品读这些金科玉律般的“脱贫箴言”,深感作者在闽东这块土地上注入了深沉的感情,总结了深刻的经验。

    四下基层解民忧 党群关系鱼水情

    “四下基层”——贴近群众的起点“四下基层”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期间首创的工作制度,也是闽东践行群众路线的特色制度,更是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当时,面对闽东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地调研敏锐地把握到闽东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必须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矢志不渝地苦干实干才行。

    差异发展摆脱贫困绿色崛起

    《摆脱贫困》一书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材料,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当前屏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闽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细致的调查和深邃的思考,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为闽东的脱贫致富打下了扎实基础,为闽东的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是闽东人民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脱贫致富的指南针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笔者认真通读了这本书,书中透出的思想、理念、方法、作风发人深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习总书记在宁德任上给我们留下的这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在2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做好工作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让农村信用社更好服务三农

    宁德农信坚持以疏民困、解民忧、助民富为己任,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主题,以“民生金融、幸福金融和圆梦金融为工作主线,树立怀平等之心、承社会之责,惠及民众、和谐共生”的金融理念,启动“农村普惠金融”三年行动,推进创新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全面化、现代化的目标。

    “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讲凝聚力,必须讲核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的凝聚力的强弱。”   《摆脱贫困》一书深入论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青妇等工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闽东的发展寄希望于科技”

    要把引进改造、开发提高、协作转移、攻关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工业新增产值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出口创汇的产品逐步增加引进技术项目的成份,以形成全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