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溪印象

    这不仅是因为溪桥是廊桥可以遮阳避雨,更多的是每到农忙季节,在这里可以喝到的村民自发在桥上烧的两大桶凉茶。廊桥上有灶台,还有两个大木桶及几个削了竹青用来舀茶方便人喝茶的小竹筒。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福地松溪

    新中国成立后,松溪茶叶生产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别是1975至1982的七年间,松溪茶叶亩产、茶叶质量、人均产茶、茶叶收入等连续排名全省第一,被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誉为“茶叶状元县”,“南有安溪,北有松溪”辉映茶苑。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松溪“百年蔗”与当地民间习俗

    松溪的甘蔗文化同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多年前我曾搜集过多个有关百年蔗的民间传说,选一则优美动人的百年蔗传说,这个民间传说形象地说明了松溪百年蔗与中国甘蔗文化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闽越松溪畔住着一户农家有五个儿子,母亲一直操持着这个大家庭。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畲乡雷畲行

    走进雷畲村,就看到村头矗立着一座富有畲族特色的牌楼村标,上面书写着 “雷畲”两个黑色大字,村口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彩色凤凰。走进村子,主干道两旁设立了古朴美观、畲族元素突显的文化长廊,长廊上画满了连环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记录着畲族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古朴美观;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黄屯的那些事

    看着村民房前屋后大笸箩里晒着的白茶,我突然明白了白茶为什么白了,应该是指它的制作工艺都是自然萎凋、晾干,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没有被氧化,饮用时毫香显现、汤味鲜爽。白茶为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披满白毫,如银似雪,因而得名白茶。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故乡的村路

    看着图画中残存的一点线条,我脑海中故乡的时光慢慢丰满起来,特别是那些波光粼粼带着泥土气息的池塘河流,宛然一滴水折射着阳光的斑斓一样,还保持太阳的温度。我好似在逆光中奔跑,一下子,就回到儿时的场景,草木葱茏、小溪潺潺,都在我的视线里围拢。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村庄情结

    后来,父亲盖了新房,我十三岁后便跟随父母住进了新居,一个叫“后垅”的郑墩大街尾,离矮田颇远,虽是新居,却不习惯远离了矮田那些朝夕相伴的小伙伴,每逢周六的上午一放学,我便甩着一个旧书包飞奔至矮田,与伙伴们一同尽情玩乐。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胜日寻芳招沙甲

    胜日寻芳招沙甲□袁 瑛无意间在微信群看到一张唯美梦幻的招沙甲美图,我才恍然大悟,又到了紫云英花开的时令。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从立春的迎春到惊蛰的蔷薇,从春分的海棠到谷雨的楝花,花开不绝。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炊烟,让我想起儿时第一次做饭的事来。常因看到母亲忙完一天的活,又得回家做饭时疲惫的样子而不安。我也常想做一次可口的饭菜,好让干活回家的父母品尝。于是,一次我放学后,没有跑去玩,而是卷起身子生起火来,但火并不好生,几个微弱的星星之火在柴禾中挣扎半天后熄灭,我索性用竹制吹火棒对着柴火使劲地吹,没想到灶膛炉灰扑面和一股浓烟,呛得眼红流泪、鼻子冒烟嗓子干咳,直至艰难地生起火来。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或是下一个篁岭

    吴山头村的依山而建,吴山头村的古建筑群落,吴山头村的老树林,都像极了篁岭。但篁岭没有朱熹、欧冶子走过的石板路!事实上,篁岭旅游开发前的历史文化积淀远不如吴山头村,它的成功得益于投资经营者的准确定位和“晒秋”等系列特色活动的策划推出。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