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习近平同志为《摆脱贫困》一书所做的《跋》的最后一段话,来谈一点学习体会。这段话是这样的:“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是切中要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更充满了辩证法思维,他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努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
宁德市还发布了《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018-2022年)》,明确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迈进,做强做优做大茶业、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林竹花卉及旅游等“8 1”特色农业,力争到2022年培育形成“8 1”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县县有品牌、村村显特色”的产业振兴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实现闽东乡村人才振兴,要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宁投资、创业和发展,促进宁台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与台港澳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借鉴台港澳乡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加强合作,充分挖掘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将现代农业建设延伸到农业、农民、农村,运用区域特色生态资源、文化、环境,构建农村产业发展圈,吸引台港澳建筑师、文创团队参与我市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闽东乡村发展旅游业应根据自己的发展优势,突显地方特色,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主、一村一特色”的差异化格局,使得旅游形象个性鲜明,文化内涵独特浓厚,彰显全域旅游的丰富多样性。
总书记讲道,“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强调改变闽东的面貌,要有“弱鸟先飞”意识,“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扎实、开拓创新的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同志在书中《从政杂谈·念好人才经》篇中提出的“知、举、用、待、育”“五字人才经”,对于我们做好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有很大的启迪。
“滴水穿石”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启示 ——《摆脱贫困》读后感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阶段,再次重读了习总书记当年为闽东人民量身定做的《摆脱贫困》这份“精神大餐”,温故而知新,每阅读一篇,都为书中平实而精辟的论述所震撼,都能带来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