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兴闽东”

    “我们当年讲的闽东人三大梦想:一是闽东建市,十年前就实现了。二是温福铁路通车,今天我们坐上了。三是三都澳的开发,现在是大开发。”在接见宁德市党政班子时,他说:“我和闽东的联系至今就没有断过,宁德的滴水穿石现在已经见到了效果,就是靠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不断去探索。”

    “脱贫致富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市委、市政府先后科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意见》、《全市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案》、《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办法》及《全市山地农业示范基地评选办法等政策文件,有力推进全市高优农业、设施农业和山地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奠定基础。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上)

    习近平同志的《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论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中,关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形象比喻和深入阐释,饱含着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下)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下)  

    弘扬滴水穿石精神 全力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同时根据不同的贫困群众具有的自我脱贫能力,结合土地条件、资源禀赋、优势潜力、人力素质、意愿想法等状况,逐户制定条理清楚、内容简洁、务实管用的脱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卡册,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确保帮扶效果。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的“闽东模式”

    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主管部门通过研究制定了《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案》等,有助于尽快改变农村老旧面貌,全市的美丽乡村数量达到了691个,农村厕所改造完成的村庄数量达到了1782个,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的村庄数量共计1772个。

    贫困心理学对扶贫工作的启示及建议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其中贫困心理是关键。以往的扶贫工作往往致力于解决贫困的外因,相对忽视了贫困的心理因素。贫困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对贫困的理解,促进扶贫工作开展,增强政策实施效果。
    闽东日报社

    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传承和守护中华文化之根,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怎么抓、怎么干,干出特色、干出成效?宁德市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初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做法。
    闽东日报社

    新时期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探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源起与背景,提出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内涵与特色,论述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价值与意义。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理论根基就在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摆脱贫困”重要思想。精准扶贫“宁德模式”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精准扶贫“宁德模式”不仅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效应,而且对全国具有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意义。

    闽东连片贫困山区生态资源开发与产业化扶贫耦合互赢研究

    闽东曾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广大贫困山区生态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利用生态资源实施产业化扶贫,对于该地区的反贫困意义重大。长期以来,闽东人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了走向脱贫致富的“宁德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闽东贫困山区的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走“生态资源开发与产业化扶贫耦合互赢”的发展之路,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