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的菜巿口,常年坐着挖海蛎的女人。她躲在阳伞下,蓬松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单只手戴着橡皮手套,另一只手持着蛎刀,风雨无阻地在摊前挖海蛎。蛎壳在她身后一堆堆翻白,身前又堆起一筐筐灰黑的蛎壳,像潮水一波呼啸而去,一波又澎湃涌来,身边永远有开不完的海蛎。
每日晚餐后,最惬意的事就是外出休闲散步了。也没有特定的线路,随性而至,有时沿南岸公园栈道、金马大桥到北岸公园环湖栈道,有时到体育中心跑道上快走,有时沿着大门山公园逛一圈,甚至会沿着兰溪岸边走出很远。当然,最经常走的,是家门口的塔山金溪栈道了。莺飞草长的季节,东湖每日不同时段都变幻着神秘莫测的迷人面孔,深深吸引着每个走近她的人们,走近东湖,匆匆的脚步便忍不住稍作停留,甚至留驻此地,“不辞长做东侨人”了。
千山拥堵,万水隔绝。这种地理环境让梅鹤少了些战火的纷扰,而独守一片安宁、一片完整。自宋以降,梅鹤在每个朝代都留下了至今依然保护完好的建筑,这不得不说是幸事,让造访的文物专家啧啧称奇,花桥、九跳桥等20个建筑已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梅鹤的单体建筑或许不算大,但时间跨度这么长,总体规模这么多,十分稀少,堪称乡村传统建筑博物馆。
山坳里的乡村如同成长的摇篮,风儿轻轻摇晃,溪水哗哗浅唱,母鸡咯咯逗乐,几声警觉的犬吠便是及时的呵护,天籁中的鸟鸣虫吟是似懂非懂的四季经文。摇啊摇,大摇篮养育了村子几十代的人,每一股的风仿佛都是熟悉的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