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多肉之美”

    骆艳艳与多肉的故事始于2018年。那时,29岁的她和丈夫结束了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事业回到明溪,决定把兴趣爱好做成事业,和大姑叶建霞合伙种植、经营正时兴的多肉。 叶建霞的庭院中布置的多肉花卉景观,让骆艳艳着迷。根据前期市场调研得知,明溪没有多肉植物主题的花店,了解的人不多,能火。 说干就干。2019年6月,骆艳艳和叶建霞注册了三明市爱尚园艺有限公司,在城关乡王桥村租用田地,建立“爱尚多肉”花房基地,开始摸索试种。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明溪:打造供销服务“三农” 新格局

    明溪县是“中国硒锌农产品之乡”,产出的农产品质优味美。明溪县供销社立足优势资源,探索“供销社+企业”联合经营方式,将零散的企业资源整合、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努力打破“企业小散”“销售孤岛”等局面,进一步做特做优做强明溪农特产品。 今年6月,以供销总公司为主体,联合大成生物、狮窠中蜂、薯派淮山等10家明溪农特产品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福建明溪锌硒望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优选明溪淮山面、温庄贡米、肉脯干等8大系列、40多种农特产品。公司成立以来,食用菌、淮山面、蜂蜜等农特产品直接销售额30余万元,间接销售额600余万元。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明台合作,农业融合闯新路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创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和25家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基地、87家涉农台资企业,延伸精致农业、林竹花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拓展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全年产值及辐射带动产值超100亿元。 在深化明台农业交流合作方面,去年我市共接待台湾投资考察团、台湾绿竹笋及优特水果种植项目考察团、三明学院台籍博士专家团、台湾乡村规划设计考察团等由台湾专家、台湾青年组成的台湾农业考察团37批117人次。 同时,支持台湾团队常驻发展,加快耕读学堂(两岸乡村融合交流中心)建设发展。其中,台湾青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明溪生态扶贫,让“绿”生“金”

    近年来,福建将“生态美”与“百姓富”巧妙结合,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扶贫新路,让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享受到更多的红利,确立边保护,边脱贫,再利用生态致富的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户脱贫致富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扶贫”之路。

    小康来敲门丨小厕所大民生!明溪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镇村干部和县挂包帮扶责任人多次到连福亮家宣传改厕的相关政策。去年11月,镇村投入7500多元,将他家的一间杂物间改建成厕所,安装了门窗、水电等设施,并在今年元旦投入使用,连福亮再也不用为如厕难而困扰了。

    荒地变身聚宝盆

    枫溪乡是明溪县最边远乡镇。早些年,明溪县天龙茶业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展需求,想在城区原有的600亩茶园基础上,再种植一片纯有机茶叶。2019年10月,公司看中了枫溪乡海拔高、气温低、土壤优等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与12户农户签订协议,承包荒地20年,成立了福建省韵扬野生茶业有限公司,发展高山纯有机茶。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云端古村”的绿色成长路—— 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积极探索“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发展路径

    位于明溪县夏阳乡东南的“云端古村”紫云,近年来渐成热门“网红打卡点”——村里云台人家民宿的老板娘沈小珍自豪地介绍,“三八”妇女节这天,来紫云观光的团队、散客早早将自家15间房预订一空,每年进入旅游旺季,自周边县市而来的新老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紫云,灵秀、神秘,而又厚重,清新空气、健康食材、珍贵的鸟类资源,以及深远的闽学文化积淀,对游客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目前,全村已培育18个观鸟点,建成观鸟主题文化民宿4家,迎来送往,人气火爆。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架起“金桥”种出世界名菌——羊肚菌

    羊肚菌是珍稀食用菌品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并称“世界四大名菌”,其香味独特、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基地种植羊肚菌20余亩,亩产干品4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突破4万元。”农场负责人黄禄根兴奋地说。 黄禄根今年52岁,此前一直从事水稻制种。 “我从来没有从事过食用菌行业,要是没有遇到魏总,我也不会想到要种羊肚菌。”黄禄根笑着说。 魏总就是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仕斌,从事食用菌菌种培育、种植和销售十余年,公司年产菌种80余万袋,林下种植茯苓、竹荪、灵芝、羊肚菌等5000余亩。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明溪肖家山村:传统村落焕发新魅力

    肖家山村地处明溪县胡坊镇,海拔630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2012年,肖家山村迎来了转机——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于是,村里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修道路,实施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改造提升工程;拆猪栏,种植紫薇、桂花树等500多棵,投放锦鲤800余尾,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修缮旧小学、改造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改造;立足绿色、历史、红色等文化,打造连理树、农耕文化广场、余氏宗祠、水尾廊桥、古驿道等旅游景点……眼下,一幅传统村落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到处洋溢着古朴、生机勃勃的气息。 村里还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儿童游乐区,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高游客到访率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科技赋能,在稻花香里

    “我种了50亩‘宜优嘉7’‘两优嘉红’‘紫两优737’等优质稻,种子提供、产品收购都由柳里河公司负责。1公斤谷子按3元到4.4元收购。我留了2500多公斤自家吃,去年卖稻谷增加了6万多元收入。”村民吕家林在农田里,边查看水稻长势,边跟记者算着“经济账”。 好品质带来好收益。优质稻平均亩产600公斤,较常规稻增产100公斤,收购均价每百斤155元,每百斤比国家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高出28元。去年,温庄村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万元,是2015年的1.6倍。 2016年温庄村种植优质稻300余亩,2017年种600余亩……如今,柳里河公司在温庄村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在盖洋镇内形成万亩种植规模。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