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在短时间内获得飞速发展,名扬海外,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和扶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食要求不断提高,通过标准化经营提高门店产品和服务质量成为沙县小吃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总结沙县小吃发展历程,归纳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关键作用,针对沙县小吃连锁经营现状思考发展路径。
本文对沙县区域公共品牌“沙邑珍品”品牌建设进行实地调研,以探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寻求适合沙县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路径。结果表明,沙县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突出的产业特色、沙县人的实干精神等,但也面临品牌意识淡薄、农产品无标准化、品牌建设缺乏合力、品牌信誉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因此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历史机遇,推进沙县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采取“沙邑珍品+企业自有品牌”模式、差别化品牌建设路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品牌建设路径,实现沙县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共营多赢。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2012年,沙县成为承担“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实验任务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全国率先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经过几年的实践,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有效地解决沙县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沙县小吃业、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沙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也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沙县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建立、做法和成效,分析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合法主体、科学评级、调动农户参与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对策建议,促进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有序、稳健、持续发展。
作为沙县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沙县小吃产业推动沙县开启了一条富民兴县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如今,该产业发展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组织管理薄弱、生产质量不一、生产规模偏小、资金运作短缺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沙县应由原来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式自主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为以小吃门店为单元、连锁经营、集团管理模式。
沙县区官昌水库位于大洛镇官昌村,于1978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库。由于运行多年,水库设备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2014年官昌水库被鉴定为三类坝,2016年列入国家“十三五”三明市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去年,沙县启动官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截至目前,官昌水库已通过蓄水验收,水库恢复正常蓄水功能,水库已蓄水到440.60米,库容1492万立方米。

沙县洋邦水库位于沙县区夏茂镇洋邦村,属闽江沙溪支流茂溪支流罗坑溪上游,水库枢纽工程于1966年10月动工,1970年5月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上游集雨面积32.5km2,总库容757.64万m3,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采用5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洋邦水库保灌面积约1.54万亩,水库下游利用自然落差建有洋邦水库坝后水电站,总装机570万kw。下游涉及保护人口2万多人、耕地2.8万亩,保护向莆铁路、福银高速等,因而水库安全对下游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基础设施安全至关重要。水库大坝运行近40年,2009年9月鉴定为三类坝,2016年11月完成最新一次安全鉴定,评价为二类坝。

沙县双溪水库工程是一项以供水为主,兼消能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民生水利工程,是沙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2013年6月6日,福建省发改委以闽发改农业〔2013〕466号文件对沙县双溪水库项目建议书批复后,立项建设。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发改委批复沙县双溪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闽发改网农业〔2014〕228号)。2014年11月24日,福建省发改委批复沙县双溪水库初步设计报告(闽发改网农业〔2014〕243号)。工程概算总投资8.54亿元,其中双溪水库项目6.62亿元,城南水厂项目1.92亿元。双溪水库项目主要包括拦河坝、发电引水系统、电站、水厂供水系统、坝区管理房、库区移民安置和库底清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