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源性、开放性、系统性、差异性等基本特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相对以往的“三农”政策而言,既有创新性又有延续性。“三农”工作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思想认识上重政绩轻惠民、发展理念上重经济轻生态、政策执行上重复制轻创新、财政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手段运用上重行政轻市场等不足,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从树立农村优先发展意识、完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乡村公共产品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等方面优化地方政府行为。

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公平性是坚持共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各地政府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任务,更是切实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思想基础———强化“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理念; 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重要保障———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服务行为。

“一案双查”是问责的实施机制,其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问责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权威性,也倒逼“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的具体落实。各地对“一案双查”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但在实践中也面临适用情形不一、责任界定困难、救济措施缺失、实施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问责的严肃性。应尽快出台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对“一案双查”制度的主体、客体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实施《问责条例》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福建在对台工作大局中占据特殊地位,也已确立“闽台融合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对台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福建理应更好地发挥“对台前沿阵地”作用,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福建“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闽台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对于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泉州发展大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营造“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重视-人人参与”的大旅游业发展氛围,也需要串联整合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创新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海丝泉州”龙头品牌带动泉州旅游业、建设旅游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泉州旅游业、精准营销提升泉州旅游的知名度,更需要“深化改革释放泉州旅游强大活力”。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而众筹融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的形态,因某些方面与现行监管制度的不相容,致使其中存在着信息不透明、非法集资界限不明确等诸多风险,迫切需要予以制度上的回应。在对众筹融资进行界定,及对我国众筹融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众筹融资在法律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律监管的体制、制度,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与未来选择_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_陈莲凤
扶贫模式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工具,当前各地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供个性化方案。以福建泉州这一在全省乃至全国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有一定影响的地区为调查点,将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法相结合,并辅之以典型个案,阐述福建泉州地区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典型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提出精准扶贫模式改进与创新的未来选择。
党校精神是党校办学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党校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党校精神对党校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1)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党校精神;(2)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4)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学习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生动实践 全力推进实验区开放开发
通过认真阅读《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从采访实录不同角度记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量丰富的鲜活故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八闽儿女的亲切关怀、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情谊,更加深切地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远见卓识,深受启迪教育。
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传承宝贵财富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书写“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三部采访实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客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念萌发、实践历程,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风范、远见卓识、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直击心灵,让我深受感动、深受启迪、深受教育。
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