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林业经济实力和林业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实现。项目借鉴国内外林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从产业布局、品牌构建、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和乡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总结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民族乡发挥政策优势,推动脱贫攻坚所取得的经验,研究分析新时期民族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市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作出贡献。

本文简要回顾我市老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在完成区域和人口脱贫方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在思路对策上,根据我市实际,提出要从加强精准扶贫脱贫、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强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从而加快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脱贫基础,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闽东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研究
沿着“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指引的方向,宁德奋力推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30多年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最终实现少数民族与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生活。实践证明,“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中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指明了闽东少数民族走向共同繁荣富裕的正确道路,至今闪耀着理论的光芒、焕发出实践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失志带领群众摆脱贫困,他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分析了宁德山海两条线发展经济的思路,不仅提出宁德与其他区域协作的思路,还提出宁德区域内“山海协作”的可能性。在习近平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宁德“山海协作”不断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30年来,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新路子,奋力实现新目标,截至2019年底,宁德市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实现减贫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8%,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宁德正是因为一以贯之地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指出的“摆脱贫困”路子,坚持把“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四下基层”制度和“行动至上”作风与习总书记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融会贯通、学习致用,从而建立了“664”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基层动员力、执行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乡村一线得到全面推进,保证了工作成效。

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闽东贫困落后的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以“摆脱贫困”为主线,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脱贫理念,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毅然向贫困这块“硬骨头”宣战,掀开了闽东扶贫开发的崭新篇章,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理论财富和精神财富。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源泉”,也是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灵魂”。习近平扶贫论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人民中心论、重点扶贫论和精准扶贫论、扶贫扶志论和扶贫攻坚论、体制机制论和社会合力论、内生动力论和核心作用论等“十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在 新 时 代,中 国 积 极 推 进 以 人 为 核 心 的 新 型 城 镇 化 建 设,体 现 了 以 人 民 利 益 为 最 大 的 价 值 原 则。从“晋 江 经 验”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晋江市以人民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做为城镇化的第一要务,不断拓展习近平同志概括的“晋 江 经 验”的 时 代 新 内 涵。实 践 中,晋江市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树 立 人 民利益至上的城镇化价值理念,自觉地把人的价值目的融入城镇化中的“五 大 发 展 理 念”和 供 给 侧 改 革。按人 的 价 值 目 的 与 要 求,全面推进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城镇化进程,着 力 从 经 济 基 础 夯 实、自 然生 态 优 化、创 新 融 合 人 文 环 境、提升市域安全与服务水平,强化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