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溪印象

    这不仅是因为溪桥是廊桥可以遮阳避雨,更多的是每到农忙季节,在这里可以喝到的村民自发在桥上烧的两大桶凉茶。廊桥上有灶台,还有两个大木桶及几个削了竹青用来舀茶方便人喝茶的小竹筒。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文联

    《我们的日子》匠心兴茶

    "2022年《我们的日子》系列短视频,是由福建乡村振兴•公共频道通过前期主题策划,分别与大田、明溪、连城、光泽、永泰、周宁、南靖、建阳、罗源 9个县(市、区)融媒中心多地联动、共同制作。 苏峰,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从事福建茶产业技术研究工作30多年来,他走遍八闽大地,抢救保护珍惜茶树种质资源;他冲在一线,走访各地茶农、茶企,为他们解决问题;他带团队做调研,为福建绿色生态化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停奔忙。"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深山守鸟人

    每天清晨,晨雾尚未散去,一位白发老人就会走入林中,用一种神秘的信号,召唤来他的“朋友”——白鹇。这位老人就是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村民杨美林。自从2012年与白鹇结缘,杨美林老人就一直坚持观测和照顾它们,一天也没中断过,因此与白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老熊的乡邮路

    2021年9月,清流县首批3辆交邮融合车辆,以“定时、定点、定线”方式,开通了3个乡镇9条交邮融合线路。已从事邮递员行业六七年的熊福海师傅,也因此有了个新身份,他变身司机,驾驶农村客运车辆为乡亲们服务,现在,老乡们不但能在自家门口收快递,还能将快递送出村,有时候要出村办事,也能搭上熊福海师傅的车,真的是方便了不少。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枇杷爸爸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果农家。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成员的郑少泉,是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龙眼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他带领科研团队长年专注于果树种业“芯片”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果业生产、促进果农增收,让果树种业“芯片”成为福建、四川、云南、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臂膀。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山哈青草医

    畲药锤、药竹刮板和自制青草通经活络液,是“畲药锤板拍打疗法的“三宝”。雷月莲、尤昌佃夫妻俩,是这种畲医传统疗法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将古法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消除畲医的传承“断层”,他们在发扬畲医药的奋斗路上,相互扶持、努力奋进。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致富稻鱼经

    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村民周建仁,从2016年返乡创业发展稻田养鱼,至今已经6年了,他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引进先进的稻鱼种养技术,带动村民致富。如今,他也从心怀创业梦想的青年成长为肩扛创富使命的村支书,肩头更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乡医父子

    在南平市建阳区严墩村,1600多位村民的基础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都由村医连宝富承担着,他从18岁就背起药箱当村医,一干就是49年,兢兢业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经历了一次肺部手术后,连宝富的体力明显大不如前,家人劝他别再当村医了,可连宝富心里却放不下村里的老病号,他想把在厦门工作的儿子连佳乐叫回来接班。连宝富能成功说服儿子吗?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以爱之“茗”

    因为对茶的热爱,外出打拼的林启双夫妻回到家乡大田创业,从高山茶种植到生产加工,他们一路学习不辍,并通过“互联网+农户+茶叶”的销售模式,带动茶农增收。他们和大田美人茶一起向阳而生,也收获着美人茶般的醇绵如蜜。
    省广播影视集团

    《我们的日子》小村官 大家长

    张燕珠是南靖县南坑镇南高村最年轻的村主任。因为年轻,她用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宣传家乡。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卖兰花,搞旅游,被当地人称为“网红”女村主任。她也以真诚和务实,激昂的青春,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省广播影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