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助力“农遗保护”

    入选“农遗”十年,也是“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发展的十年。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面对茉莉花田的面积和产量“双减危机”,从2014年开始,福州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规划、政策扶持等,福州茉莉花的种植面积慢慢有所回升。但其实这十年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高质量发展和保护遇到的困境还远远不止这些。
    省广播影视集团

    茉莉花田的“双减危机”

    在当前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三杯中国茶”中,有一杯就来自福州,这就是福州茉莉花茶。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至今刚好十年。那么福州“农遗”保护和发展现状如何呢?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呢?
    省广播影视集团

    劳模作表率 “工”助新发展

    自2023年起,福建成为全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五个试点省份(城市)之一。为了有效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总工会搭好企业与劳模工匠之间的桥梁,发挥劳模工匠技术特长和专业优势,创新开展了劳模工匠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的“三进”行动。
    省广播影视集团

    福鼎:山海交辉 鱼美茶香

    依海而兴,向海图强。福鼎,位于福建东北部,它坐拥433公里黄金海岸线,域内大小港湾星罗棋布,海洋资源尤其优越,该如何将这些“蓝色”资源转化为当地的发展势能呢?
    省广播影视集团

    改革扬帆风正劲 击鼓催征再出发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8月23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全会精神,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做出全面部署。近年来,福建全省上下持续深化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创新实践,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创新福建建设新局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彰显福建担当,贡献福建经验。
    省广播影视集团

    湄洲岛:和美海岛的低碳奔赴

    湄洲岛是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大岛,“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湄洲岛农渔业粗放,旅游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2023 年湄洲岛旅游接待人数达 246.8 万人次。在旅游开发逐步深入的同时, 2023年湄洲岛实现减碳2.5万吨,约占全岛实际碳排放量的61%。湄洲岛的绿色低碳探索有何妙招呢?
    省广播影视集团

    漳州:审批流程“做减法” 营商环境“做加法”

    今年以来,漳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和“三比一看”竞赛活动。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竣工即投产”的“三即”极简审批改革,从开发区试点到在全市推广,构建了一套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竣工投产等全流程服务机制,打造“便利漳州”,跑出“漳州速度”。
    省广播影视集团

    武夷山“环带”:绿色发展的新故事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是以国家公园红线为基准线,在1001.41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外,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保护发展区域。设立“环带”这个“外圈”,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内圈”,通过圈内圈外协同联动,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省广播影视集团

    福建经济:持续跑好“下半程”

    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6380.48亿元,同比增长5.6%,整体实现了双过半。这个5.6%的背后,是各地各部门在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省广播影视集团

    莆田:小海带的产业“跨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福建海带已占据中国海带产业的半壁江山,这其中“南日海带”凭借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依托广袤无垠的蓝色粮仓,越来越多的海带加工企业,正朝着加工精细化、产品多样化等方面发展,实现小海带到大产业的“跨越”。
    省广播影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