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作为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邵武市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打造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吴家塘镇以及全市19个试点示范村。
一、加大投入,保障多元资金。
一是统筹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指标收益资金向镇村倾斜,重点投入乡村振兴;二是将2020年村一级烟叶税分成比例由原来的12.55%上调至25%,提高村财收入,让村级有更多的钱投入到乡村治理中;三是明确市、镇、村三级书记工作职责,建立市、镇、村三级领导挂点责任制度,完善“三级考评机制”,实行月考评、季排名、年总评机制。根据季度考评和年度总评排名情况,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奖补资金420万元,分别于2019年10—12月、11—12月和2020年4—6月,分三轮对15个乡(镇)、晒口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考评,每轮对前五名进行奖励,考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每次排名奖励金额度140万元。四是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并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对在每轮考评中排名倒三的,单位主要领导作检讨,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二、环境治理,实现宜居宜业。
邵武市大竹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量体裁衣”,探索实践出的“土办法”还包括“小手拉大手”“相约六点半”以及新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党员、群众、巾帼志愿者、学生12000余人次参与人居整治环境。大竹镇洋坑村深入开展农村危旧房整治行动,对D级危旧房进行丈量,核准登记、绘出四至草图、出具土地使用证明,签订自愿拆除承诺书,由镇、村统一拆除,拆除后原使用可根据土地使用证明取得补偿。大竹镇累计拆除各类危旧房78栋,集中拆除大竹镇区沿街、洋坑村主街道违章搭盖的彩钢瓦雨披7000余平方米,并统一制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屋檐牌匾,提升主街景观。
三、立足特色,助力产业发展。
邵武市水北镇一都村总结形成林业经营分成、资源入股分红、发展乡村旅游、流转盘活土地等壮大村财模式,实现集体增财与乡村治理能力相互促进,发展形成“红色黑炭杨梅、黄色蜂蜜、蓝色水产养殖、绿色花卉苗木、金色休闲旅游、白色富硒蔬菜、黑色中药种植”等七彩产业,村财收入连续5年稳定在100万元以上。邵武市吴家塘镇建立民企挂村帮村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成立新阶联分会。成立了邵武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吴家塘分会,现有会员45名,拥有3名博士、4名研究生,本科以上人员38人,占比84.44%。通过季度大讲堂、双月座谈会、沙龙研学等,抓好教育培训和载体建设,培育各具特色的交流平台,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交流有阵地、干事有平台。二是成立吴家塘镇商会。商会吸纳会员企业单位67家,商会成员齐心协力,围绕“协调、纽带、服务、宣传、发展、自律”要求,严格遵守金塘园区导则,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和园区标准化建设,积极为建设村企融合强镇和绿色循环经济园区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商会大家庭优势作用。三是搭建“博士论坛”平台。依托海峡人才市场工作站,开展“这就是金塘.博士论坛”活动,每月邀请1-2名博士、专家,围绕园区建设、产城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开展讲座,借智借力,打造村企融合强镇。
四、强基铸魂,激发内生活力。
邵武市水北镇一都村强化党建引领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格局一是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建成了“三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办公室,探索实施扫黑除恶“六强化”、社区戒毒康复管理“五跟踪”、治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四着力”的“654”工作机制。二是织密治安防控体系。以镇专职巡逻队伍为依托,组建兼职巡逻队伍1支,组建网格员队伍、民兵应急处突队、平安志愿服务队共120余人,建成高规格“雪亮工程”,接入高清视频探头10余个,有效提高治安防范和风险管控能力。三是健全矛盾化解机制。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严格落实矛盾纠纷镇级每周排查和村级“每日清”工作制度,大力开展疑难纠纷多元化调处,提高化解效力,调处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五、“三治结合”,共谱治理新篇。
邵武市晒口街道新丰村创新“五堂五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以政治引领方向,打造“方向堂”,筑牢新时代坚强战斗堡垒;二是以自治共建共享,打造“方正堂”,激发新时代基层自治活力;三是以法治定分止争,打造“方圆堂”,提升新时代综合治理能力;四是以德治春风化雨,打造“芳名堂”,凝聚新时代崇德向善力量;五是以智治高效便民,打造“方慧堂”,推进新时代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新丰村村财自有经营性收入21万元,较2018年增长210%,先后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南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金星村党组织”、“四星级美丽乡村”、“治理有效冠军村”。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