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一、我市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机械装备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先后获得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南安)重点基地、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省级机械装备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等称号。

(一)产业规模。2020年,全市机械装备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65.76亿元,比增9.5%目前,机械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产业+基地+市场的发展格局,园区有省级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江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英都恒阪阀门基地等,市场有成辉国际光机电贸展城等。

(二)企业分类。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按行业分类,主要分为11大类:数控机床、消防器材、阀门制造、建筑建材机械、电工电器、产业机械、机械配件、锻造铸造、高端装备、环保设备、其它机械装备。

(三)主要产品。车床、铣床、机床、磨床等数控机床,代表企业有成功机床、达宇重机、德林机械、泉州安肯等。消火栓、消防水枪、消防水炮、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器材,代表企业有天广消防、闽太消防、百安消防等。蝶阀、疏水阀、角阀、闸阀等工业阀门,代表企业有沪航阀门、胜利阀门、华英阀业、英侨阀门等。制砖机械、陶瓷机械、板材加工机械、荒料开采机械、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等建筑建材机械,代表企业有群峰、卓越鸿昌、泉工、三联、敏捷、巨轮、巨邦、海恩德等。输变电装备(开关柜)、干式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高低压成套设备、户外箱式变电站等电工电器,代表企业有中骏电气、蓉中电气等。纺织机械、制鞋机械、水暖检测机械、泡沫机械、包装机械、农用机械等产业机械,代表企业有南星纺织机械、利达机器、翡柯机械、闽安机械、新民机械等。汽车零部件(汽车减震器、车桥、传动轴、齿轮、汽车水泵、车轮总成)、四轮一带、轴承、铝型材、不锈钢型材、管材加工等机械配件,代表企业有明佳机械、聪勤机械、申利卡、双塔汽配、华茂机械、闽发铝业、固美金属等。大型机床铸件、合金铸钢、重力铸造机等,代表企业有工程机械铸造厂、成功机床、德林机械等。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立体停车设备、全自动砌块生产线、全伺服纸尿裤生产线等高端装备,代表企业有德林机械、敏捷机械、泉工机械、益川机械、松嘉机械等。智能环卫设备、重金属回收装置、中水回用装置、应急水处理装置、有机溶剂废气回收装置等环保设备,代表企业有群峰机械、天龙环保等。

(四)品牌建设。工商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枚,国家、省、泉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有1家、4家、6家,省名牌产品36项,省著名商标43枚,荣获泉州市政府质量奖”2家,南安市市长质量奖”6家,上市企业1

(五)竞争优势。敏捷机械是国内最大的球磨机生产企业,泛科轴承、福山轴承是福建省轴承生产龙头企业,群峰机械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宇重机的MGK84125*6000高精度数控砂轮架移动式轧辊磨床达到国际水平,打破了国外高端轧辊磨床领域的技术与专利垄断,天龙环保的喷漆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装置、三联机械的SL-QB-130-W建筑用复合轻质保湿墙板、嘉诺阀门的P45F-10QDN50)污水系统用无堵塞闸阀、天广消防ZDMP0.25/5S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成功机床的CK5112G数控立式车床、闽安机械的BKS12.5*40A数控高速刨槽机、巨轮机械的SQC-2800A全自动液压四导柱桥式切石机等等产品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六)平台建设。技术平台方面,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人才交流与培养,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开发,推动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获得首批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提供融资、人才、技术、咨询等服务。行业协会平台方面, 有南安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南安市海西阀门协会、福建省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南安市消防器材协会等。标准化平台方面,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特征工作组秘书处落户闽旋科技。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实施内涵提升注动力。有序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产业的融合裂变,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引进明匠智能制造平台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明匠智能与大方睡眠合作实施的8000万元床上用品整体智能化改造项目产能实现较大提升。培育智能制造重点项目,阳光中科入选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三联机械等6项目入选2020年福建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敏捷机械11家企业16项产品入选2020年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居泉州市前列。二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探索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的新机制,共有50家(次)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数量居泉州市前列。路驰环保等5家企业项目列入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引导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泉工机械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全市11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名单,居泉州市首位。发挥工业设计中心作用,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天广消防工业设计中心成功通过省级认定

(二)实施创新驱动激活力。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专利奖励、首台套奖励、研发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支持企业转化吸收再创新。三联机械等5家企业通过2020年度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认定。二是深化知识产权培育。泉工股份、群峰机械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海恩德机电荣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翡柯机械荣获泉州市专利密集型产业重点企业天龙环保、银艺机械、敏捷机械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认证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械装备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升级为泉州市级的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引进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15家知名高校、34名引进人才入驻,累计推动技术项目100多项,合作项目洽谈资金总额1000多万元,已签约合作资金449.6万元,申报获得省、市科技项目2推动中欧技术转化中心落地服务我市企业,推进兰州理工大学与沪航集团共建阀门创新研究中心,闽安机械与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

(三)实施项目带动增后劲。一是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2020年共实施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工业项目120个,总投资527.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55.48亿元,有70个项目建成投产。2021年继续滚动实施机械装备在建重点工业项目51个,总投资55.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4亿元,预计28个项目可建成投产。二是抓好技改项目建设。贯彻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2020年机械装备产业17个泉州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22.3028亿元,其中8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库,总投资18.82亿元。三是强化招商选资。围绕机械装备产业链短板及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招商对接,如为提升我市铸造水平,满足环保及产业政策要求,切实满足机械装备产业铸坯件等原材料供给,我市着手委托浙江机电设计院高标准规划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并组团赴银川共享集团及江浙一带知名铸造园区、企业进行考察对接,鼓励本地及市域外知名企业入驻投资建设。

(四)实施平台建设强载体。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滨江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入驻投产企业100多家。成辉国际光机电贸展城一期70万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1000多家商户入驻经营。二是深化拓展平台功能。装备制造业协会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共建公有制职称评审服务窗口,打通快捷便利的申报渠道。同时,主动连线高校优秀人才资源,搭建引才新平台,吸纳制造专业博士超200名,进一步完善协会人才专家库。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泉州市机械装备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石材机械暨辅料交易中心等平台在人才引进、技术交流、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

(五)实施惠企帮扶提信心。一是落实各级优企惠企政策。在上级政策基础上,出台智能制造、数控一代、首台套、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扶持产业龙头和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市政策宣讲团进行专场宣讲,印发各级优企惠企政策简明表等形式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各级政策。二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加强经济运行调研监测,实时关注企业经营动态,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充分工业生产总调度室的职能作用抓好协调解决。如针对机械行业企业普遍反映的铸造产业政策问题,加强与上级的沟通衔接,建设南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业内企业参加俄罗斯、法兰克福展、台湾机械展、上海宝马展、厦门工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助力企业抢占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企业赴湖南金蝶财务共享中心、中车株机、国防科大等知名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之间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拓宽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