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目前,南安市拥有建筑饰面石材企业160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近十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0家,20201-12月,石材行业累计完成规模产值734.4亿元,比增14.7%

一、石材产业发展历程

南安市石材产业起源于90年代初,简单的石头加工贸易、粗放式作坊是南安石材的初期经营方式。90年代中后期,敢拼会赢的水头人开始走出南安开拓国内市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1998年享有中国石材城全国五星级建材市场美誉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建成投入运营,促使水头镇石材产业突飞猛进,全国石材业10大龙头企业已有9家入驻南安,其中包括在亚洲石材业界享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康利石材、环球石材、高时石材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使得水头在全国乃至世界石材界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举办首届水头石材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欧洲、中东、美国、巴西、日本、韩国、印度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代理商,以及国内企业等1000多家企业参展,有力推动我市石材产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接下来连续成功举办二十一届的石博会已发展成为世界石材产品展示、交易、辐射的窗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物流等生产要素集聚和整合的平台,致使南安石材产业形成产业、基地、市场联动发展模式。

二、 主要特点

一是市场交易繁荣。建有各类大型石材专业市场50个,年交易额约200亿元。其中,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年交易额50多亿元,是全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原材料集散、物流贸易中心。二是品牌企业云集。环球、高时、康利等中国石材业10大龙头企业有9家入驻南安。拥有4枚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2件福建省名牌产品、18枚福建省著名商标,并几乎参与全部石材产品质量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且率先使用标准三是产业链条完整。人造石、圆型材、异型材等石材加工生产线应有尽有,石材机械及石材加工辅料生产企业120多家,形成集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机械制造、物流供应等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四是智能化转型。卡奥斯蓝鲸(南安)石材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落户南安,成为工业互联网+石材实践的新高地华侨大学与南安市政府共建的华侨大学(南安)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开启校地联袂,科技赋能石材海恩德研发的数控石板材连续磨抛机、巨邦机械与链石科技合作推出的智能桥切机C500以及创新各类石材扫描工具、搜索工具、VR体验工具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石材行业推广应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石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行动方案》,为南安石材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助力。五是绿色低碳发展。强化清洁化生产,全市持证经营的石材企业均已实现污水零排放。鼓励循环经济发展2011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石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至今已兑现补助资金达2505.2万元。石粉100%压干转运,石粉再生成蒸汽砖、水泥添加剂、脱硫材料等,年可利用石粉超过300万吨。六是文化创意凸显。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授予IFI资源城市称号;与同济大学共建设计创新中心提升石材产业设计水平涌现出英良集团“世界石材博物”、五号仓库、东星奢石文创园、溪石集团装饰一体化、环球石材全球石材装饰整体解决方案等一批石材文创巨擘。成立“天下石文创”,打造一个结合了山水画、天然石画、石摆件、书画等作品的展示中心,让石材进入“时装品牌时代”。七是国际化程度高。积极构建原材料供应和配置网络,遍布印度、巴西、埃及、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内55%矿山资源、土耳其40%矿山资源掌握在南安石材企业手中。20多家国外石材机械供应商在水头镇办厂设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矿山、石材企业在水头镇设立办事处或经销点;有南星大理石等18家企业在海外投资办厂,投资总额近400万美元。八是平台功能增强。建设石材展示运营中心,集聚石材企业总部和营销中心,推动产销分离、资源优化配置,已入驻企业72家。跨界整合石材陶瓷、水暖厨卫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泛家居平台。目前,泛家居线下体验馆英良馆、成功馆顺利运营。启动中国花岗石现板集中采购平台,吸引国内外150多家矿山入驻,并与200多家房地产商、装饰公司达成意向合作。九是营销模式创新。涌现出互联网石材扫描工具、搜索工具、VR体验工具等石材互联网工具。通过将石材大板高精度扫描到电脑、VR体验,直接向工厂下单,实现石材私人订制,助推石材产业向家装市场延伸。十是金融支持有力,一方面,积极嫁接金融资源,对接南安石材协会、海尔卡奥斯中民石材产业共同认筹出资2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投资,包括石材矿山、石材产业园开发、石材工业互联网、石材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插上资本翅膀另一方面,依托政策性和市场化“过桥基金”,有效对接融资需求,2020年累计为300多家石材企业转续贷近30亿元。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