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市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于此,本文以我市纺织服装业、海洋产品、旅游业等重点产业为例,以供给侧改革为视野,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一、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纺织服装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型特色产业,是石狮的城市名片。但是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当下纺织服装业发展态势偏弱,主要以中低档面料为主,尽管产量大,但附加值低,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弱,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因此,服装面料产能由中低端转向高端,是当下我市纺织服装业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着力点。目前,虽然我市服装行业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纺织服装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市的服装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企业当中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成本逐年增加,许多企业的电子商务还仅处于起步阶段,仍不够成熟,经济发展及产业的升级换代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因此,应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与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以促进石狮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一)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的进步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市纺织服装特色支柱型产业基础相对雄厚,是福建产业出口的主要板块之一,应该能够成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和成长的产业基石。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以及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些都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电商创新模式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品质需求的提升,产业也出现了新的转变。近年来,我市实施“互联网+外贸”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主体,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例如,我市跨境电商网批中心启动,投入运营后,将通过中心独立网站,把商户的公司以及产品信息上传到网页。电商产业园区还将建立跨境物流派送区,引进优惠快捷的跨境物流以及电商大卖家或跨境平台入驻。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人才孵化中心将提供速卖通、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平台人才孵化,搭建跨境电商创业基地,为一些有才华有激情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就业的机会。总之,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石狮传统行业跨境电商化的改造提速,进一步加快我市跨境电商创业的进程。我市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提高石狮品牌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我市的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不再依靠订单出口的单一自营出口方式,从而转向阿里巴巴的国际版淘宝速卖通。跨境电商平台通过网络连接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物流仓库,帮助和方便中小企业和民众购买及销售产品,充分享受电子商务、网络融资、数据技术、跨境交易及物流系统所带来的便利。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石狮传统行业跨境电商化的改造提速,激发了跨境电商创业大潮,形成了一支面向海外的石狮纺织服装销售大军。
(二)推动纺织服装品牌建设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品牌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实施品牌战略则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综合性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巩固和占领市场优势或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以我市高端创新面料区域品牌建设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纺织面料已逐渐向美观、时尚、舒适、健康以及象征身份、地位的功能转变。因此,石狮纺织服装面料也应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目前石狮企业要加强产品的整合力度以及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整体打造纺织服装创新面料品牌。例如,作为知名面料企业,联邦三禾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走创新驱动、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在面临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管控越来越严格、消费升级新趋势,以及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纺织服装企业遇到了较大的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唯有变革和突破,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提升经营发展之道。基于此,联邦三禾组建新型技术团队,研发出以“太极石功能性面料”为代表的健康型材料,坚持走高端市场路线,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二、加强海洋人才培养,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开发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沿海的一些兄弟县市相比,还明显相对落后。因此,我市应加快海洋产业的发展,培养海洋技术人才,发展延伸海洋经济的产业链,重点打造海洋生物科技产业链条,进一步构建海洋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一)着力打造海洋产业人才聚集高地
近年来,我市大力强化海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府制定柔性引智专项支持措施,鼓励海洋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海洋人才开展项目合作,如推动海星食品引进台湾海洋生物人才团队研发“鱼鳞鱼皮制备胶原多肽产业化”项目,以及正源水产与台湾高雄昇鸿渔业集团合作投资建设渔业深加工基地等。
以高校集聚。发挥福建省海洋类民办高校——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优势,大力集聚海洋人才。福建省出台《石狮市民办高校人才积分管理暂行规定》,将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教职员工纳入服务范畴。推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入选首批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推行“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现代学徒制海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建立海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组建石狮市海洋水产科技专家库,定期为全市海洋企业和人才提供技术培训。
以平台集聚。积极建设园区、创设载体,投资20亿元建设1.45万亩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入驻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75家企业,集聚海洋人才7000多人,入选全省首批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建立海洋人才联动引进平台,监测全市海洋人才需求,多渠道精准引进紧缺急需海洋人才等。
(二)构建现代化的海洋产业集群
石狮是福建省渔业大县(市),目前,我市有海产品加工企业数十家,但是大多数企业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经济效益不高。2017年,我市印发《石狮市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为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市指明方向。其目的在于,在海产品产量增长受限的情况下,依托现有的产业,通过海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助推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高效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部分。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养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一体化的现代海洋渔业。鼓励支持陆基工厂化养殖,发展健康生态低碳化养殖模式,打造海水养殖良种基地,争取祥芝中心渔港为开放口岸,吸引大型捕捞船停靠石狮,依托祥芝、梅林港,逐步形成集远洋捕捞、采购交易、配送加工、冷链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体的专业化远洋渔业基地。重点引进先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支持明祥、海百皇、海星、正源、万弘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标准化、系列化精深加工海产品。
做大做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市要积极开发以海洋生物多糖、海洋生物蛋白、海洋脂类物质等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海洋原料药,拓展以高纯度海洋胶原蛋白、生物多糖、荧光蛋白等为原料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合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带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我市自身发展需求,旅游业已经进入到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对于我市而言,拓展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优质多样的旅游产品供给,才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源头活水”。2019年初,石狮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议》,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法定作业。旅游行业围绕“山海城”全域旅游,深入挖掘“六百年古卫城”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闽台对渡文化节、旅游产业链整合升级,培育滨海旅游度假产品、时尚生活休闲产品,丰富石狮旅游产品的供给,为石狮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闽台对渡活动助推旅游文化产业
目前,石狮正借助“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逐步整合历史遗迹资源,推动海丝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再造海丝古文化风光。其中,蚶江镇海丝旅游产业规划已初现雏形,将海丝文化、闽台对渡文化与港口景观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渡一亭一塔”景观核心区,力争再现海丝古文化风光,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十三五”期间,泉州围绕“海丝”主题,以“海丝”为全市旅游品牌统领,致力发展“1+N”旅游模式,推动海丝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叠加形成海丝文化旅游、滨海度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海峡旅游等度假方式。通过将海丝历史渊源、现实基础等产品化、实物化,打造全国海丝旅游先行示范区、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蚶江镇精心筹办闽台对渡文化节暨海上泼水节,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对蚶江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并多渠道向外推介宣传。立足“海丝”文化、闽台对渡等资源优势,加大投入,精心规划海上泼水节、六胜塔等,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和修缮重要文物古迹,积极向外推介,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往蚶江镇的景区旅游观光。此外,大力发展海岸带休闲体验观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水头—锦江沿线都市休闲体验观光景区、闽南文化民俗街,文化旅游产业有望成为石狮及蚶江未来最具成长性的阳光产业。
(二)开启“山海城+”旅游发展新纪元
旅游产业链整合升级,具体指对构成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类企业进行结构优化,以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我市作为海洋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许多游客甚至本市居民只知道“黄金海岸”“世贸”“服装城”等,却不知道或不清楚海丝三宝“六胜塔、姑嫂塔、林銮渡”等景点。同时,在交通、餐饮、酒店、景区以及旅行社等领域也缺乏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难以为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扎实推进海岸带开发建设”首次被写入石狮市政府工作报告,由此掀开“山海城”联动发展的新篇章。石狮形成“山海城”全域旅游新格局,有利于嫁接整合资源,推动旅游产业链升级。相关部门单位可以考虑对“一城一镇一海湾”的旅游发展格局进行具体规划。“一城”即石狮服装城旅游圈。环城旅游圈包括服装城、世贸都市休闲综合体、闽台狮文化馆、鸳鸯池、凤里庵城隍庙文化等,旨在培育“海丝都市旅游综合体”。通过推进环“石狮服装城”文化旅游圈要素的聚合联动,创建“狮城海丝”旅游服务中心。“一镇”即位于石狮东南沿海的永宁古卫城,历经600多年沧桑变幻,依然保存着当年镇守海疆的完整风貌。2017年,石狮启动永宁古卫城保护提升项目,拟利用5年的时间,建设石狮文旅精品项目永宁古镇旅游圈。因此,这需要整合旅游圈内所有旅游元素和产业链,即黄金海岸滨海休闲区、宝盖山休闲运动区、姑嫂塔文化体验区等等,让“山、海、镇”旅游圈产业链真正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一海湾”即环湾面海旅游带,众所周知,我市海岸线较长,可深入挖掘石狮积累的工业、商贸、海洋港口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各个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总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积极探索石狮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激发石狮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