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摘要:在调研基础上对当前上杭县家庭农场在经营主体、生产要素、经营情况三个方面作了情况介绍,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该县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明确支持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加强金融服务、创建营销方式及加强信息职业农民培训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发展措施。

关键词:上杭县   家庭农场   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那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上杭县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到底怎样,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机遇,它们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如何帮扶和引导,等等。这些都是家庭农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课题组,试图通过调研,为该县家庭农场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2016年8月23日至30日,本课题组先后对上杭县的稔田、庐丰、古田、白砂、通贤等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3份。我们通过召开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主座谈会及实地走访,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县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一、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上杭县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该县家庭农场有1453家,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 967 家,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林业77家,主要生产经营涉及药材、花卉、苗木、竹业等产业;养殖业208家,主要生产经营涉及生猪、家禽、水产等产业;种养结合 201家,主要生产经营为水果、苗木+生猪、水产等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常年性的家庭农场就业人数3765人,季节性用工上万人,产值达9.75亿元。近年来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的有3家、市级示范农场16家、县级示范农场100家。

我们这次调研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情况”“家庭农场生产要素情况”“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困难和建议”四部分。

(一) 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方面

123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占93%,女性占7%;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4%,30~50岁的占83%,50岁以上的占2%;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学历的分别占2%、29%、65%、2%;本村村民占93%,非本村村民占7%;经营年限1~4年的占60%,5年以上的占40%;经营形式除有6家未填外,个体、个独、公司制家庭农场分别占60%、26%、7%;注册资本除了有6家未填,在100万以下、100~1000万、1000万以上的分别占63%、26%、4%。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上杭县家庭农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家庭农场主不再是男人的天下,一部分有经营头脑、懂技术、会管理的女性也进入了家庭农场主的行列。那些年纪轻、有文化的回乡大学生或退伍军人也看好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已经开始有农场主不局限于在本村经营,而是到外面去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有些大企业的投资领域。

(二)家庭农场生产要素方面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1、土地要素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家庭农场在土地面积上100亩以下占56%,100~200亩占27%,200亩以上15%;在土地来源上来自村合作组织的占12%,土地流转占66%,自有土地占29%,抛荒地占4%;在土地经营方式上选择租赁占70%,转让占12%,转包占4%,入股的占2%;在土地经营年限上20年以上占51%,10~19年占29%,10年以下占19%;在土地成本上以每亩1年计算,除21%未填外,300元以下占24%,300~1000元占34%,1000元以上占15%,还有各2%的家庭农场是分开算的,即:第一年12元,以后每年增加2元以及田每年100元,山地每年10元。

可见,上杭县家庭农场在土地要素上,大部分还是100亩以下为主,基本从土地流转或租赁中获得,希望经营土地的时间越长越好,反映了他们对农村土地制度长期不变的愿望。年均租金1000元以下∕亩是我县家庭农场的基本现状。

2、劳动力要素

问卷显示,就劳动力工资部分来说,2000元以下∕月占4%,2000元以上∕月占39%,有7%的家庭农场是按季节性用工80元∕天付酬的,还有51%的人未填。在雇佣人数上,雇佣1~5人的占39%,6~10的占41%,忙时请和未填的占19%。这从中可以看出,该县家庭农场普遍规模不大,劳动力成本也不低。

3、资金要素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县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信用社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以及亲戚朋友间借款。也有少部分家庭农场从政府部门得到了资助,说明政府部门在资金的扶持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合伙人资金入股则是针对那些公司制家庭农场的。

4、农业技术要素

在这方面,我们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是否聘用技术人员”“有无与技术单位合作”,选择有聘用的占22%,没有聘用的占68%,准备聘用的占2%,还有9%的人未填;选择有与技术单位合作的占24%,没有与技术单位合作的占63%,准备合作的2%,未填9%。说明该县家庭农场在规模、等级还没有上去的时候是不太重视技术因素的。

(三)家庭农场经营情况

关于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我们主要从经营范围、销售渠道、得到的相关服务和是否有投保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情况如下:(见表2)

   表:2:                 经营情况(样本数:123)

undefined

    从上表可以看出,就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来看,上杭县家庭农场基本都是以种植、种养结合或种养兼休闲为主,这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也反映了农场主们经营理念的进步。就销售渠道来看,说明该县家庭农场的销售渠道还主要是以集贸市场和直接销售为主,企业收购和网上电子平台也是重要的销售渠道,说明了家庭农场主们销售理念的与时俱进,甚至出现专业市场和合作组织收购的情况。而从得到的相关服务来看,受益面最广的是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技术指导,而农机服务和虫害防治则相对较少,这就为我们今后如何服务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更好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是否投保的情况看,有70%的家庭农场没有参与投保,甚至有的还不知道有投保这回事,只有20%的家庭农场参与投保,而且险种还非常单一。

二、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的机遇与发展趋势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机遇

自2013年以来,上杭县家庭农场的发展同全国各地家庭农场的发展一样,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主要来讲,体现在政策环境机遇和市场环境机遇。

    政策环境机遇。近年来,国家认识到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除2013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外,福建省出台《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家庭农场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15]91号),龙岩市出台《龙岩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龙政综[2014]173号),上杭县出台《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家庭农(林)场发展的意见》(杭政[2014]77号)、《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杭委发〔2016〕1号)文件,除在注册认定、培育示范农场、加快人才培养、强化联合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外,同时也在项目扶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税费减免、用地保障、金融支持方面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农村能人创办家庭农场,在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等方面推进家庭农场建设。

    市场环境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人们不仅满足于农产品的丰富多样,而且要求农产品的质量要高端,要求朝着环保、健康、营养方面发展。家庭农场规模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品种结构之间存在的产需矛盾,日益兴起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也可以推动家庭农场向多种经营、多元化发展。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

    合作化趋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县家庭农场虽然基本都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面对气候、市场环境等不利因素时还是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面对市场预测、议价等方面能力较弱,为抵御潜在危机,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家庭农场之间加强合作,组成关系紧密的专业合作社,共同打响品牌,迅速达到一定规模,增强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贤镇刘石英家庭农场、湖洋镇观音井绿然家庭农场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多元化趋势:家庭农场较少单一经营,种养一体、多种经营居多,为提高资金、资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未来的家庭农场将呈现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多元化发展趋势,较大规模、实力较强的家庭农场还有可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建设成为休闲农庄。这次调研中,我们设置问卷“您的经营范围是?    ⑴纯种植⑵纯养殖⑶种养结合⑷种植兼休闲⑸养殖兼休闲⑹种养兼休闲(可多选)”,结果82%的家庭农场主没有选择纯种植或纯养殖,由此可见一斑。

   信息化趋势:互联网+农业是今后农产品销售新的渠道,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专门的农业电商平台也日益增多,该县目前已经有上杭农产品网上行、欣杭电子商务公司、企通宝电子商务中心、上杭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农村电商等平台。另外家庭农场的日常管理信息化也是一种趋势,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够较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三、上杭县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上杭县家庭农场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家庭农场涉及的一些政策法规相互制约

一是列入基本农田保护的田段往往是比较偏远的地段,现在的政策是鼓励种粮,限制发展非农作物,发展家庭农场更是受到多方制约,因而土地荒芜很多。二是通往比较偏远地段开路往往要经过林地,甚至有些是生态林,难以获批。三是有些地方为了水土保持,规划地段也影响家庭农场的发展。四是扶持家庭农场在规模要求方面过高。如我省规定家庭农场的规模为户均耕地额10~15倍,为40亩左右。但目前有些扶持政策能给予扶持的规模要在100亩以上。调研中,家庭农场主颇多异议:“越好的越扶持,有的靠吃政府扶持,刚起步的更需要支持的却很难得到支持”;“规模100亩,不可能谁都能达到,并不是你想要多少地就有多少地,都有一个过程。起步时需要扶持却没有,等到自己规模大了,收入稳定了,还需要什么扶持?”。

(二)基础设施跟不上

家庭农场大部分处在偏远的乡村,一些种养殖业设建在平时几乎无人进出的山里,路、水、电都成问题。调研中设置“目前您最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问题,有79%的家庭农场主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可多选)”(见表3  )。

表3:       家庭农场主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情况

undefined

    由表可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绝大多数家庭农场主的强烈愿望。近年来上杭县对此问题虽然重视,但是支持力度有限。而去年县政府有关部门把机耕路这个最有用的惠农政策给砍掉,对家庭农场主而言是较大打击。有些家庭农场主进出农场极不方便,货物进出困难。通贤阙发洋是养兔专业户,他说货物进出都是靠摩托车,二道甚至三道运输增加了许多成本。连车都开不进的农场,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电对家庭农场特别是养殖业的生产经营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些家庭农场在深山,电力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可能为一个家庭农场架设线路,只能自己做。白砂镇刘老汉家庭农场到目前“已投入80多万,却什么都看不到”,“其中发电投入就5万”。基础设施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没有政府支持,无疑给家庭农场经营大大增加成本。路、水、电对家庭农场主而言是最大的民生。

(三)缺少资金

调查问卷中“目前您最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可多选)”问题,有85%的农场主选择“财政补贴”、41%的农场主选择“银行贷款”;“您认为当前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多选)问题,有82%的农场主选择了“缺少资金”。(见表4 )

表4:          当前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undefined  

  由表可见,大部分家庭农场主资金实力不强,在古田镇调研座谈中,一位农场主反映“我们在座的每个农场主都是负债经营”。而他们在农村所拥有的房产、农场等固定资产都不能作为资产抵押物进行贷款。家庭农场主贷款基本只能到农商行,农商行的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都高,担保人也难找,因为他们经营的种养业大部分周期长、风险大,一般关系的人都不愿意给他们担保。通贤一位农场主说“农场投资巨大,家里积蓄全部投进去,现在银行贷款已超一百万。常常感觉自己很穷,有时身上一、二百元都拿不出”。资金的缺乏使很多农场主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

农产品附加值都比较小,主要靠规模取胜。土地流转困难已经成为不少农场主扩大规模的主要障碍。调研中“目前您最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问题,有26%的农场主选择“土地流转”。通贤同福源家庭农场是该县较具规模的肉鸽养殖场,坐落在通贤镇岭头村刘屋组排上,目前已打开市场,供不应求,急需扩大规模,需要扩建约15亩,均为分到各农户的林地或田。其中林地10亩属8户农户,田5亩属10户农户。林地为一般用材林,田为农保地,现国土部门已在申请更改用地,但不确定可否变更,悬在空中。且15亩土地分属于18户人,即使统一批下来也有可能会有部分家庭不同意流转。因为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在将土地耕作权承包给农户后,农民将土地作为未来养老的保障,一般不会主动放弃土地承包权,宁肯荒着也不愿意流转。通贤农场主阙发洋说:“有些土地原来是荒芜的,我们一旦要用地人家就不肯了”。这就造成“插花地”较多,影响规模经营。

(五)营销较薄弱

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再好,如果没能顺利销售出去,造成“丰产不丰收”,那么,不论多好的品种都难以激起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我县家庭农场发展到今天,虽然农场数量已不少,但大部分规模不大不小,没有商标品牌、绿色、无公害等认证的实力,加上各农场主由于理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联合起来做强做大,难以打响品牌,因而都没有知名度。问卷调查中“您在销售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有50%的农场主选择“没有知名度”;“在销售方面,您的家庭农场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有62%的农场主选择最需要“提高知名度”。有些农场主由于长期生产生活都在农村,与外界接触较少,对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准确的信息,只管埋头搞生产,当产品难以销售才知道麻烦大了。白砂镇凤凰山家庭农场种植120亩罗汉松、含笑等名贵观赏树已经10年,现在“树可以卖了,但自己没有渠道销售,卖不出去”。有一些农产品保质期很有限,如九州蜜雪梨,成熟之后一个月之内必须销完,销售很成问题。

(六)经营结构单一,经营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该县家庭农场经营结构比较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特别以种柚子的居多。这在农业生产中忽略了综合效益的发挥,没能很好地利用自然中生态循环理论开展农业生产。

经营主体思路不够活,素质有待提高,理念不够新,市场意识比较薄弱。调研中我们发现,参与座谈的农场主虽然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有不少人对自己所从事的种养专业技术比较缺乏,仅仅是一知半解。通贤镇曹荣浩养牛几年,却仍未较好掌握养牛技术,连最起码的牛如何过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由于去年冬天上杭天气严寒,他养的30多头牛全都被冻死或饿死。一些农场主理念不够新,市场意识比较薄弱,又缺少学习培训,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售,最终影响经营效益。

四、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明确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

任何新生事物的培育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建议尽快制定全县统一的权威的家庭农场准入条件,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登记办法等做出明确要求。只有明确准入门槛,有关部门才能针对特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制定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且有别于其它种养大户、合作社的专门奖扶政策。同时,严格落实有关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和精神,赋予家庭农场应有的市场主体地位。建议该县县政府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允许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家庭农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机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向家庭农场倾斜。各有关部门要优先保障家庭农场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合力,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开绿灯。切莫政出各门,互相制约。同时,引导企业、商超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家庭农场解决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县工商、农经等部门及各乡镇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登记备案等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

(二)推进土地流转,夯实发展基础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和工作基础。从上杭县土地流转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流转机制,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土地流转服务管理,推动土地有序有效流转,解决家庭农场的后顾之忧。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让农民对土地放心投入,放心出租。重点探索建立流转双方价格协调、利益联结和纠纷调解等制度和机制,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桥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发展规划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优先将优质农田流转给家庭农场。

在土地的流转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密切相关,而无关于土地所有权,因此要实现土地的顺利流转,就要实现土地使用权利的顺畅流动。要实现这种顺畅流转就必须要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农场主只与一个代表大多数或集体的意志打交道,无论这个代表是政府还是村干部。这个前提能够减少农场主和农户协商的中间环节,减少协商中的难度和阻力,通过谈判或招标这种现代化的方式,将农场主和农户之间的这种物权转让关系以契约的形式规定下来。然而,要实现这个前提,就要依靠村庄内部的整合或者村集体的有效推动,以代表整体家庭农场的行动意志。这次调研中,就有好几家的家庭农场主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对荒芜的土地特别是撂荒两年以上的土地应该归集体,使用者出一点承包费给集体,家庭农场主以后只跟集体打交道,这个建议就是这种意志的反映。

(三)加强金融服务,解决资金困难

政府可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制定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引导银信部门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的评定,授予相应授信额度,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市场化路径,试验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成功经验,把农村固定不动的土地变为可以流通的资本,彻底改变农民资产长期低效运行的状况,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家庭农场抵押担保不足、难以贷款的难题,将家庭农场等同于小微企业对待,扩大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等抵押贷款,简化信贷手续,提高信贷额度。同时,允许家庭农场以山地资源入股,让工商资本进入,助家庭农场做强做大。

(四)建立自主品牌,创建营销方式

品牌不只是一个名字或是一个象征,品牌表达了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及其性能的认知和感受,表达了这个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意义。农产品品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所需农产品,有利于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该县家庭农场由于农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要在众多同质农产品中被消费者认知选择,不仅需要高质量,还需要品牌农产品商标的支撑。因此,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商标建立战略,对于家庭农场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有重要意义。由于家庭农场主的商业法律不足,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对有意向申请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给以帮助,实行专人咨询,全程指导,重点培育,使更多的家庭农场拥有自主品牌,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家庭农场的匹配化经营。建议县政府每年在该县农民运动会期间召开一次特色农产品的产品推介会,使家庭农场生产出来的产品创出品牌,搞出特色。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订单粮食”,构建“合作社+农场+订单”“公司+农场+订单”等经营模式,引导支持家庭农场走出“单打独斗”的困境,通过组织化、合作化的形式对接政府和市场,化解市场波动给家庭农场带来的风险与压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在销售模式的创新上,特别要树立和引进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做好农村淘宝,不但要做传统的经销商,也要做现代的电商、微商,使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及服务提高知名度,打开销路,畅通无阻。因此,要整合农村电商平台,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壮大厚实人才支撑

发展家庭农场,最终还是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要把培育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家庭农场的关键之举,建立起常规教育、集中培训、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程培训,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要扶持培植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经营理念和创业能力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和激发年轻一代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积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就业,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家庭农场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建议参照大学生村官政策,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