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生态型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东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许安娜
东园工业园区于2000年8月经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9165亩,经过10多年来的引资发展,目前拥有各类企业98家,其中规模企业44家,年创产值100多亿元,纳税近2亿元,进驻园区的企业主要涉及食品、饲料、家具、机械制造等行业, 2018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0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税收收入1.8亿元,成为推动东园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一、东园工业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龙头带动,食品企业蓬勃发展
食品工业是东园工业区的重点行业,工业区内现共有食品企业58家,其中规模企业19家,2018年食品产业总产值60亿元,税收8000万元。充分发挥工业区食品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已经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的优势,以福建海新集团旗下的丹夫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泡吧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海新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伯力爵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目标,以糕点、饼干及脱水蔬菜加工包装为主导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产品生产规模,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壮大生产实力,并在创精品名牌上和创汇产品上下功夫。
(二)精准施策,闲置土地腾龙换鸟
东园工业园区首期开发4350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依然存在着部分闲置厂房。近几年来,为解决园区土地存量不足、厂房闲置等问题,东园镇下大力气,对园区的闲置厂房作了全面排查和梳理,对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产品定位等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因企施策、专人跟踪,通过东园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和“当红娘”,等方式,在盘活闲置、低效的土地和“僵尸”企业方面下足功夫,东园镇引进及新扩建项目43个,以购买或租赁的形式,累计盘活企业闲置厂房23万多平方米、闲置土地逾千亩。
一是对接合作“引进来”。在园区内举办龙海电商城首届美食文化节暨招商推介会和食品电商交流会等活动,吸引有意愿入驻园区的企业前来商谈,引进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前海璟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童世界食品、辰兴食品等企业。
二是项目招商“走出去”。积极参加“遇见龙海、厦漳同城”招商推介会、全国糖酒交易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展览会,成功与永恒能源、冠诚嘉工贸、翔泉建材等多家公司签约。
三是园内嫁接“当红娘”。在日常服务和走访企业过程中,发现不少势头良好的企业为扩大发展土地指标和厂房所困扰,巧当“红娘”,做好园区企业的“加减法”,为园区内可重点扶持、有扩大发展意愿的然利食品、好运来食品、谷哥食品、状圆食品、向前家具等企业主动搭桥牵线,与厂房闲置的威尔敦雅加、伟胜婚纱、绿通果蔬、华发纸业等“僵尸”企业进行无缝嫁接,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源头治理,污染防治全面发力
为进一步适应新发展理念,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东园工业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污水处理还不到位。东园工业区成立近20年,企业排污等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排污系统老化严重。部分企业的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还不够,污水处理等级不达标。二是企业排放较为粗放。企业生产使用传统能源为主,在过程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柴火、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和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东园镇从源头入手,多措并举,从能源升级、基础建设和管网维护等方面加快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是在能源使用上升级。引进永恒能源集中供热项目,采用水煤浆新型处理技术对园区企业进行统一集中供热,既能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又能有效控制废气排放,该项目目前初步完成打桩工作,下一步将在试桩后正式开工。二是日常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并进。对工业区原先铺设的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对普查发现的堵塞、损失及未接通的管网进行修缮,并新铺设400米长污水管网;清理排水渠4600平方米,清理疏通管道500米,新增加雨污管道1.2公里;修复破损路面2900平方米;在主干道布置太阳能路灯2900盏,完成全面亮灯工程;修订东园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建设2000吨/天一体化污水处理工程,方案采用EPC模式建设,目前已竣工投用。
二、东园工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东园工业区自2000年8月设立以来已近20年,园区内道路、照明、排污、生活配套等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已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产需求,成为制约企业生产和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经过多年发展,从最初的龙头企业丹夫食品、泡吧食品、海新食品、正鸿富,到前几年成长起来的然利食品、好运来食品、正得顺食品,再到这一两年的新兴的吉祥食品、吉祥园食品,虽然每年都有企业发展,但是小微企业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发展速度偏慢。大量小微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人才匮乏、信用等级低,大多徘徊于低水平竞争,很难扩大市场规模,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力不从心,且随着原料价格、交通、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获利更加困难。
(三)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由于目前食品工业多、小、分散等特点,产业领域单一,产业链不长,加工梯度不够,综合利用或转化效率偏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限。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表现在企业研发人才、技术转移能力、可工厂化成果不足等方面。就东园镇而言,丹夫、泡吧等龙头企业的新产品一上市,很多食品企业就会闻风而动、争相模仿,很快全龙海就有数十条生产线生产同样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稳住基础设施基本盘。加快推进“三路一渠一网”项目建设,加快园区毁坏道路修复,加强园区日常保洁管理,持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同时可新增400亩左右工业用地,缓解园区项目用地紧缺问题,根据市政府龙政综〔2018〕222号文件精神,优先扶持优质企业发展壮大。抓好东园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营,加快建设永恒能源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园区整体环境质量。
(二)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重点做好以电商和物流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联动智能物流项目建设投产,推动龙海电商创业城升级晋位,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力促海新集团、欧芭食品、成美食品加快报批,督促向前家具、联动物流、状圆食品开工建设,紧跟璟沃产业园进驻企业、谷歌食品、吉香园食品、奇霖环保竣工投产。
(三)打好土地盘活主动仗。着重做好璟沃产业园一期招商工作,在现有引进7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招商对接工作,加强食品、智能机械、仓储物流等行业的招商。跟踪园区其他企业租用盘活项目,重点服务然利食品租用方圆佳鸿厂房,艾德堡食品有限公司租用龙海宗建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吉祥工坊食品有限公司租用松宝木材地块,协助好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跑出企业纳规加速度。目前海新集团项目已获得省政府批复,正在进行征地补偿公告和企业缴纳剩余50%征地费,同时做好征地扫尾相关事宜。深化企业“保姆式”帮扶,东园镇班子领导挂钩现有45家规模企业,做到解情况在车间、破解难题在一线,协调解决融资、招工用工、报批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等企业的现实难题,发挥好海新集团、丹夫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跟踪好谷哥食品和吉香园食品的纳规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
(五)走好网络电商先手棋。重新整理入驻商户,对电商创业城重新进行整顿,重新筛选优质电商企业,引进包括食品在内的优质电商企业,剔除部分运营能力不好,转型的非电商企业。发挥慧谷谷歌众创空间的作用,为电商创业提供资金、物流、人才的保障。加快普洛斯(龙海东园)物流园、联动物流的建设进度,提高菜鸟物流的工作效率,为农村淘宝合伙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本地的产品走得出去,外地的产品进得来。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