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天宝镇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困难问题、有关期盼建议
一、进展情况
天宝镇户籍人口47500人,常驻人口53000人,其中外出人口约10000人,占总人数的18.9%;外来人口5500人,占总人数的10.4%。
福建决定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异地高考”政策,专门面向户籍在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高中阶段具有当地中学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在当地报考的考生中进行招生,也有效解除了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的限制。
二、困难问题
一是城镇化与市民化发展不协调。由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因为职业、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偏低,生活压力大。虽然愿意定居在城市,但不能融入其中,生活质量并未显著提高,失业人口聚集,甚至形成了“城市病”问题。
二是高房租成为市民化的重要障碍。因无法支付高房租,又不敢放弃所承租土地,不得不放弃户籍资格,且大量农民工居住在棚户区中,位置偏远,条件简易。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门槛高,闲置多,公租房和廉价房住房体系不够完善。
三是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不够完善。据调研,让孩子进城上学,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迫切的想法,学前教育的供给不足仍在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总体上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依然偏低,就业空间依然狭小,行业和职业具有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仍有劳动权益受侵损现象发生。
三、有关建议
一是加大中小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实现就近市民化,分散城区中心压力,将城市与农村有效连接起来,形成范围广阔的城市群、经济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完善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标准,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保护主义,有针对性的淡化就业领域的地域性和户籍条件,确保所有个体平等参与竞争。建立线上线下双平台市场,加大建设信息网络,建立农民工资源库。
三是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转变思想。事物发展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除了外驱力,还需要农民工自身转变心态,跳出农业,投身于第二、三产业,提升个能技能,培养市民化意识,改变乡村陋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城市生活。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