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马铺乡龙镜村是云霄县十一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龙镜村立足村情实际,对标对表乡村振兴建设任务,逐步实施、逐项落实、逐年推进,促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在龙镜村落地见效,既弘扬库区移民创业精神,又使龙镜村产业有新发展、村容有新形象、村民有新获得。
一、推进情况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龙镜村融合本地发展特色,以“党建+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人才资源支撑。一方面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本土的特色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发掘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村庄自主洽谈人才引进和人才合作的方式,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二是加快示范项目建设。今年龙镜村共计划建设5个乡村振兴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四方面,计划投资金额320万元。目前项目均已完成设计规划,下一步将抓紧投入建设。三是落实专项资金管理。我乡严格按照《云霄县财政局 中共云霄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农财〔2020〕5号)的要求,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二、工作成效
(一)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
做大做强花卉和茶叶两大传统产业。一是提升龙镜镜花缘生态农庄,进一步推进农业大观园建设,把镜花缘生态文化融入园区规划建设之中,夯实园区扶贫攻坚成效,打响花卉产业品牌,打造园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生态旅游景观,并以镜花缘生态农庄为依托,创建省级巾帼示范基地、人才基地和党建示范点。二是规划建设100亩柯脚新村,推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并依托新村谋划建设梅占乌龙茶茶叶加工厂,做大做强茶叶传统产业。
(二)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建设绿水青山生态村
进一步加强库区一重山范围内农业污染面源整治,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加大园区公厕建设,加快推进坪上、瑞田、欢科、坑仔坪等四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管理,进一步争取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提升村级幸福院和卫生场所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三)以乡风文明为内涵,打造美好品质新生活
对接全县向东渠创业精神,进一步弘扬峰头水库移民创业精神,推动其成为全县党建新的文化品牌和重点课题,把这一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三年发展大局之中,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实施“移民兴业,在水一方”党建领航项目,由乡党委书记亲自领办,建设库区移民精神主题公园、展览馆,在乡村各个角落都能展现库区移民创业精神主题元素,引导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践行“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初心使命,修养“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局情怀,培养“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鼓足“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创业干劲。
挖掘罗氏十二家训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大移风易俗力度。投入160万元加强罗氏宗亲理事会所在地地质灾害险情治理,弘扬罗氏十二家训,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建设罗氏家风堂,并设立罗氏民事纠纷调解处,积极探索龙镜新时代“枫桥经验”,力争把罗氏家风堂建成县级以上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
(四)以治理有效为抓手,构建乡村治理新秩序
推进“2+N”网格化综合治理格局,实施“好厝边”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发挥村级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建立罗氏宗亲巾帼民事调解队、家园清洁先锋队,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施村级班子“头雁”工程。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注重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村级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从优秀干部中选派村级第一书记,加强村级事务专管员队伍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
(五)以生活富裕为目标,开拓增收就业新渠道
充分利用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优惠政策继续帮助贫困户扩大种养加项目,实现增产增收,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继续扶持“农业大观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继续落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相关政策,发展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顺利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问题导向,逐步补齐民生短板,坚持目标导向,到202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文件精神有关要求,成立龙镜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挂钩龙镜村的县领导任组长,乡党委书记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挂钩科局(现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乡分管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组成。领导小组每个月不少于2次听取乡村振兴建设情况汇报,研究相关项目落实和推动情况。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密切跟踪各项目开展情况,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难题和矛盾,确保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三)强化项目实施。按照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责任化要求,把各个乡村振兴项目逐一细化实化,形成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得到落实。
四、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合力尚未形成。12个专项小组工作措施不够明确,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还有待加强,村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联动推进的势头还不明显。
二是建设资金缺乏保障。马铺乡作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乡、村财力匮乏,村集体经济薄弱,项目建设投入资金不足。
三是产业发展存在短板。“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电商”、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刚刚起步,投资和规模都较小,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性。
四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齐全,在道路硬化、亮化、环境美化、生活配套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五是农村建设缺乏人才。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与小孩,一些年青力壮、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仍然选择外出务工创业,外出创业的优秀人才难回流,导致农村有技术、懂专业、会管理的实用人才和产业带头人比较缺乏。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