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深化新时代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
建设的思考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课题组
(2019年10月)
2001年以来,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四个贴近”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特别是近年来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鼓楼区委课题组总结主要经验做法,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提出深化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建议。
一、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高位推动,数字鼓楼全速发展。鼓楼区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领域,大胆探索创新,积极落实把鼓楼打造成为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的一系列部署。特别是2016年以来启动了新一轮数字鼓楼建设工作,提升充实了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的作用。组建了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会,聘请业内专家、高校教授、名企代表等作为“数字鼓楼”专家,为数字鼓楼发展提供强大“外脑”支持、出谋划策。同时,研究出台《数字鼓楼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了7个方面24项任务,从战略层次高度把“数字鼓楼”建设引向深入。
(二)发挥优势,数字经济加速崛起。充分发挥辖区技术、政策、载体、资本等方面优势,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福州软件园、高新区洪山园等产业园区集群效应明显,其中福州软件园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软件产业园区,目前汇聚了770家企业,2018年实现总产值810亿元,比增25%,园区创造的软件和信息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近40%,荣获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称号。省级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探索建立了“重市场化、轻行政化”的运营模式,互联网产业占比80%,入驻企业突破300家,目前正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与蚂蚁金服等集团合作,打造了东街口智慧商圈,举办了东街口嘉年华、欢乐闹元宵、数字生活节等活动,2018年实现商圈年销售额65亿元。上线了全省首个楼宇经济信息化系统,出台楼宇运营规范实施意见和楼宇星级评价标准,目前楼宇贡献了全区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获评全省唯一的“中国最具价值投资城区”称号。此外,相继打造了软件测试中心、华为开发云、北京软交所、基金大厦、海峡人力资源产业园、知创福建等一批优质创新平台,区域创新能力、要素保障全面提升。近年来共引进数字产业项目244个,总投资约410亿元,吸引了滴滴出行、依图科技、比特大陆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落地,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跃升至50.6%,高全市约15个百分点。
(三)大胆创新,数字治理彰显成效。积极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2003年1月,在全国率先推出12345便民呼叫中心,随后逐步升级为市级服务平台并向全省、全国推广。目前,鼓楼区相关部门已通过该平台受理群众诉求30余万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2008年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城管平台,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大城管”格局,年平均受理案件约12万件,结案率达100%。特别是去年以来,打造了具有“万物互联,云端思考,数据智理”的鼓楼智脑,通过整合汇集城管、综治、环保等25个领域业务系统相关数据,结合534个网格中的2000多名网格员,做到“一湖汇数据、一网知全局、一键统指挥”,实现对城市治理的综合研判、精准定位、协同联动和高效处置,在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受到广泛好评。今年,依托鼓楼智脑,创新推出了“一线呼叫、一线报到、一线处置”机制,重点破解街镇、部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难题,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
(四)多管齐下,数字民生惠及群众。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开发数字化便民应用。如生活服务方面,建设了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区各项资源,利用物联网技术构筑了一张社区感知网,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方面,在全市率先推行“线上一网一分钟、线下一窗十分钟、一窗一网办全事”的新模式,区级“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分别提升至93%、43%,方便群众办事。此外,还建成了全省第一家试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打造了东街口“刷脸购物”街区和茉莉分信用购一条街、智慧景区服务平台。
二、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融合交汇不够。一是各部门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加上政务系统代码不一、质量参差,难于实现数据统一标准的格式化归统;二是政府部门内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及过去累积的纸质化、零散化的历史数据难以实现数字化归统;三是“条块分离”的行政体制及政务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同,造成公共治理数据难以实现融合化归统,数据融合交汇不够。
(二)数字民生应用的用户参与率不高。一是全区各项数字民生应用不同程度存在同质化现象,提供的增值服务少,没有成熟完备的项目运营机制,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强。二是智慧社区的建设、运营、管理需要信息化专业人才,智慧社区应用也需要居民熟练操作手机,但当前鼓楼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普遍年龄偏大,875名社区工作者中,30岁以下仅占18%,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智慧平台的使用都比较缓慢,影响了智慧社区应用的体验度和参与积极性。
(三)产业规划定位有待提升。一是产业规划布局方面,顶层设计有所不足,需在更大视野、更高格局中规划鼓楼数字经济,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规划全区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针对性制定数字经济的专项政策,提高政策适配性。二是载体支撑方面,园区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空间结构有待改进,土地使用成本有待降低。
(四)专业人才缺乏。熟悉和擅长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的人才不足。一是从行业内部看,大数据高端技术人才、创业人才、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紧缺,技术性、基础性人才储备不足。二是从培养培训机构看,有影响的大数据企业不多,大数据科研机构少,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建议
(一)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1.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数字经济软环境。抓好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辖区数字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流的学习交流和业务发展的软环境。深化华为软件云、基金大厦、知创福建、“五凤论见”、智慧园区、软件交易、人才市场等平台建设,实现“技术、数据、业务、服务”四类融合,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平台服务。
2.抓产业政策落实,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尽快制定、修订并落实我区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政策的落实,发挥政策的产业引导作用和资金扶持的杠杆作用,吸引全社会资源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5G、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培育发展动力,激活市场活力,扩大产业规模。
3.抓数字经济载体建设,促进数字园区集聚发展。重点围绕“两个小镇”“两个基地”建设,年内争创国家级金牛“互联网+”小镇、省级数字经济小镇,力争实现千亿软件产业园区目标。同时,加快打造软件信息和光电芯片两大产业基地,其中软件信息产业基地着重发展IC设计和人工智能、软件服务和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安全等重点产业。按照“六个一批”思路,重点打造数字经济总部楼宇、服务配套特色楼宇。将数字经济植入商圈建设,联合蚂蚁金服,启动智能商业、智慧商圈试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百亿东街口商圈。
(二)深化数字鼓楼社会治理
1.完善数字治理机制。深入推进鼓楼智脑建设,继续将更多的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部门数据归集至鼓楼智脑,进一步增强鼓楼智脑的数据支撑、分析能力。优化“一线呼叫、一线报到、一线处置”机制,推动更多社会管理权力事项下放至街镇,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深化“党建联盟”等做法,推动更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根据平台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处置流程,完善考评机制,切实让一线处置真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法宝。
2.推动电子政务升级。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摸底清理专项行动,清理各委办局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加快推动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统一迁移至电子政务云平台。推动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在街道、社区增加更多线下政务服务终端布设。完善并联审批系统,升级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立前端智能机器人多轮问答、后端人工服务轮候触发的新型服务模式,提供更人性化、贴心化服务。
(三)提升智慧应用建设
1.推进智慧社区项目建设。丰富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内容,整合市场化的养老、家政、健康,教育等服务,提高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引入市场资源进行智慧社区硬件设施更新。按照智慧社区初、中、高级分类建设标准,增加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布设种类及范围,打好智慧社区的智能化硬件基础,让发现问题更精准、让解决问题更快速,实现“被动化管理”到“主动化管理”的模式转变。
2.构建统一的社区服务平台。将把全区各社区现有的服务平台进行整合,统一平台入口,实现社区紧急通知、活动公告、服务信息、内部信息交流和活动发布等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方便群众最大化、最便捷参与使用。探索采用市场化运作方法运营鼓楼通社区平台,上线更多有价值服务功能服务社区群众,吸引应用开发者为各垂直平台定制开发细分微服务,例如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福利发放工作,服务退休老人、高龄老人完成认证,实现电子服务券发放等。
(四)强化数字鼓楼建设保障
全面发挥党委、政府在数字鼓楼建设中的核心主导作用,从领导层次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数字鼓楼专家委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在顶层设计、发展趋势、政策研究上提供更强智力支撑。注重项目带动,定期安排专人调研数字鼓楼推进情况,争取每月生成一批项目。建立数字鼓楼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阶段性完成情况督察机制,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载体,组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宣传推介数字鼓楼建设新成效、新进展、新举措和精品示范项目,加强数字技术知识普及,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提高智慧应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课 题 指 导: | 朱训志 |
课 题 负 责: | 朱向东、陈斌 |
课题组成员: | 杨崇俊、宋志刚、 |
章世长、黄荣、 | |
周嘉煜 | |
执 笔: | 杨崇俊、黄荣 |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