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不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城乡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城乡发展方向,明确了城乡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因此,作为城区镇的杭川镇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一、当前情况

近年来,杭川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针对辖区人口多、小区类型多、政府转移职能多等特点,提出“三联三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

(一)组织联建,构建党建运行新体系。一是做细党建引领“一张网”。推行“党建网格化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以社区为单元建立5个一级网格,以片区或小区为单元建立46个二级网格,以小区或楼幢为单元建立138个三级网格,通过“三级网格”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调处矛盾纠纷,初步形成了“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二是下好共驻共建“一盘棋”。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由社区书记担任大党委书记,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副书记,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进行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社区党委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对区域内各项工作进行共同研究和磋商。今年以来,共驻共建单位为各社区办了80余件急事难事。三是打造社区党校“一平台”。围绕解决社区党员学习难、开会难、过组织生活难的“三难”问题,杭川镇创新开设“社区党校”,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校长,下设5个社区分校,由各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分校校长,形成“1+5”社区党校平台。同时,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例会、学员考核等各项制度,通过参与式学习、体验式成长、行动式研究,打通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自社区党校开设以来,已举办各类公开党课28堂,覆盖党员590人次。

(二)活动联办,构建共建共享新模式。一是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机制。自去年“共创文明城 党员我先行”活动开展以来,杭川镇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构筑 “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奉献双岗位”的长效机制,全县机关1000余名党员认领了1800余个服务,解决了1100余个问题,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带来的变化。二是建立城区背街小巷“巷长”负责机制。今年以来,杭川镇推出背街小巷“巷长”负责制,将城区所有背街小巷分为62个区域,安排了85名“巷长”专职负责,让每条背街小巷都有巷长治理导则、有保洁公司、有社区志愿服务队、有居民公约、有责任公示牌、有文化内涵。同时,杭川镇结合南平市“随手拍”工作,构建“全民参与”机制,解决长期以来公共利益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全体居民都成为自己所在街巷的主人。三是健全居民说事工作机制。围绕“知百姓事、察百姓苦、解百姓难”目标,杭川镇在各社区设立居民说事厅接待居民随时说事;在小区、商店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设立说事点随时问事;结合党建“大网格”每月主动入户上门问事,对采集来的居民需求清单分类理事,及时办事,并确定每月20日定期评事。今年以来, 收集到居民意见建议110余条,解决问题90余个。

(三)服务联抓,构建便民惠民新阵地一是构筑多元化的文化宣传载体。通过在各社区设立“理论武装”、“移风易俗”、“精神文明”等长廊,让居民潜移默化感悟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镇文体服务中心、皇庭丹郡小区等处建设公益性智慧阅读书苑,为居民、孩子提供优雅安静的阅读空间;在文体公园、江滨广场、城南广场打造社区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二是加快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建设。健全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服务项目和内容已涵盖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领域;主动适应居民新需求,各社区均设立了社区文化室、警务室、四点半学校、日间照料中心等;创办“社区课堂”,已成功举办各类主题社区课堂45期;打造进城创业务工党员“红色驿站”,为进城党员提供学习培训、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有效破解了农村进城创业党员“三会一课”落实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三是彰显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价值。历经15年的薪火相传,杭川镇志愿服务已形成文化体育、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环境保护、奉献爱心等7个系列、19个种类,组建了25支、600余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居民年均享受志愿服务1500件,“杭川老大妈义务巡逻队” “梦伶歌友会” “激情广场合唱团”已成为我县家喻户晓的志愿服务 “名片”,新建成的“志愿者服务驿站”,也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二、存在问题

(一)党建与治理结合度不高。杭川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发展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结合度依然不高。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党委沟通联系依然不够,社区资源整合的力度亟待加强。在有些时候,社区是就党建说党建,就治理说治理,脱离实际问题发展党建,没有将对社区的治理纳入社区党委领导之下。社区党建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没有做到灵活多样,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党建活动,党建过程与社区的发展治理过程脱节。居民发生矛盾或者需要寻求帮助时,首先想到的是居委会,对于社区党组织概念模糊,对于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方式也是一知半解。

(二)协调沟通程度不足。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联动不高效、条块结合不紧密。一方面,社区党委可调配的资源、可利用的条件十分有限,而群众对社区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元多样,社区居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服务,开始要求在居住环境、社会治安、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党委所提供的服务,总体上存在一刀切的倾向,在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服务要求。与此同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社区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一些社区工作人手缺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质量。

(三)有效资源利用不足。各社区普遍缺少产业以及多样服务手段,社区服务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各社区辖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在增强社区造血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实现社区经济方面造血能力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下步打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社区的治理这个根本抓手,问需于居民,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将社区工作置于党组织的引领之下,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

(一)机制再创新,让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不断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让社区党组织与社区治理充分融合,推动社区党组织网格和社区治理网格融合发展,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结合驻社区单位资源优势以及群众共同需求,建立组织联建、资源联用,党员联管、信息联通等机制,依托社区党组织的内聚力,打通居民与党组织建设之间的障碍,增强基层党建的自治力。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和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常态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二)内涵再提升,让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三)投入再聚焦,让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不断加强居民思想建设,通过“互联网+”平台结合传统宣传方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居入户。计划新建梅树湾、镇岭、坪山社区服务中心,完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布局;充实完善镇文体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实施送戏、送书进小区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打造“书香社区”;深化“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镇岭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持续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帮扶政策一人不落。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不断引导返乡创业就业。提升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强化卫计保障职能。

(四)教育再加强,让共治共建迈上新台阶。通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学习加强对居民的思想教育,让居民认识到参与社区建设与白身利益、自身居住环境的改善、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组织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息息相关。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发展与治理,为社区发展提意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五)资源再整合,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整合社区社会资源,以“完善服务”为工作理念,争取最大限度从资金、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发展社区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优化整合社区社会资源,打造公益服务项目,填补当前社区服务的空缺和盲区,在兼顾公益的同时,反哺社区发展,为社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