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更好地推动台江科学发展新跨越,根据区委部署要求,本专题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等方式,充分了解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探索今后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省会总部经济集聚区”品牌的思路和措施。
一、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意义
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种新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破解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台江区作为中心城区,区域面积狭小,目前越来越受到发展空间和要素资源的制约,迫切需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是有效的突破途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总部经济能为总部所在地带来诸多外溢经济效应,如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能够明显带动总部所在地各相关行业产量以及GDP总量的增长,进而带动税收收入增长,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总部所在地的知晓率和美誉度。
二、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福州城市规划调整,我区的工业、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陆续外迁,我区原本独具优势的传统服务业受到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区顺应城市产业调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商务服务业。但我区原有的商务楼宇总量不大,纯商务写字楼较少,单体租赁面积偏小,而且硬件配置低、配套功能较差,缺乏高端写字楼,难以吸引上规模、实力强的企业入驻。
为克服城区面积小、高端商务楼宇资源缺乏等问题,我区通过大力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加快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入驻,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打造“省会总部经济集聚区”。目前,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已进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先后出让土地约1450亩,引进苏宁广场、宝钢德盛、神华集团等38个优质项目,总投资约531亿元,其中,万达广场、苏宁广场B14地块项目商业卖场已开业运营,申发大厦、百联大厦项目已竣工,升龙大厦、华班大厦等7个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承载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已初步形成。
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大现有商贸资源的整合提升力度,我区限上商贸企业数达244家,限上商贸零售额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3.2%上升至“十二五”中期的42.9%,商贸经济发展层次持续提升。从企业质量来看,虽然我区经福州市认定的第一批总部经济企业有4家,还有几家接近总部经济认定条件,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如大个体仍然较多,规模以上企业少且质量不高;企业自由发展的多,走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模式的少;现代商贸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还处于建设、培育阶段,发展规模还不够大,缺乏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财源贡献大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企业基础数据比较缺乏,底子不清。
三、当前存在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已经明晰。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三维”对接等活动,有效促进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两大商务区,总部经济发展平台构筑正在加快构筑。但是,两大商务区的效益还未充分显现,项目建设成果还未转化为我区经济总量和财税增长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商务楼宇招商力度仍需提高
一是两大商务区街道招商分成机制尚未深化,使得街道招商积极性不高。二是总部不经济现象明显,引进的总部企业主要是用地项目,依托商务楼宇引进的总部企业仍旧缺乏。三是今年我区已建成可投入使用的写字楼面积约3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但我区新增和提升企业数与之不相对称,高端商务楼宇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四是当前依托现有商务楼宇资源引进的企业,实际注册地落户台江的还不多,产生的可用财源有限,对我区财力贡献不足。五是商务楼宇由于受到产权限制,主要还是业主自主招商为主,提前介入、主动引导的力度不足。
2、项目推进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一是由于受到区级权限限制,在项目建设方面,很多项目需协调市里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时间较长,难度较大。二是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复杂、涉及环节多、规范性要求高,增加了前期报批的时间成本。特别是部分项目在交地问题上牵扯太大时间和精力,打乱了项目的正常进度。三是项目属地跟踪机制还不健全,服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发展软硬环境仍比较薄弱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具备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商务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目前两大商务区正处在开发建设中,基础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还比较欠缺,会计、税务、律师等相关商务服务机构还未引进,总部经济发展软硬环境还比较薄弱。
4、政策兑现工作仍需加强
省、市、区出台的企业各项优惠政策还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申报、认定及兑现工作相对被动和滞后,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转型提升、发展壮大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建议
近年来,省、市陆续出台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及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间的优惠政策也渐趋一致。因此下一步城区间的竞争比的就是环境建设,看谁的环境优良、服务周到、效率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继续改善硬环境,着力治理软环境,努力营造更为公平规范、更加宽松和谐、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不但要引得进企业,还要留得住企业,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环境增强企业的根植性和归属感。
1、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
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挂钩项目、实地走访、定期例会、综合协调、重点督查等重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协调服务,强化项目跟踪落实,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项目属地管理,指定专人跟踪服务好属地内的重大项目,努力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提速增效。
不断加快载体设施建设。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是承载总部经济发展、集聚总部企业的主要空间载体。要全力推进两大商务区开发建设,着力抓好土地收储工作,加快商务楼宇开发,推动海西金融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尽快交付使用,为实现总部经济集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着力完善商务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
2、突出重点,加快总部企业引进和培育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大招商”工作格局,明晰街道招商分成及奖惩体制,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增强区直部门、街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留住护好“旧商”、引进发展“新商”。坚持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深化产业招商,积极走出去招商,做好现有企业的“以商招商”,推进中介招商,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运作机制。加强央企、外企、民企的“三维”对接,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充分利用“5·18”海交会、“9·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品质高、带动辐射强、税收贡献大的国内外企业在台江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结算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等营运机构,加快实现总部经济集聚。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现有重点企业的根植性和归属感为主要目标,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来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与支持本土民营企业通过采取联合、重组、兼并、品牌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做好我区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争取其将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在台江。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区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协调解决其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完善支撑体系,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运营环境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已出台的总部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实行经营贡献奖励等扶持措施,在税收、土地、住房、融资以及人员流动、子女入学等方面为总部企业提供方便。对具有行业领军优势地位或新兴产业、对区财政或经济增长贡献大的企业,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原则,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
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围绕总部企业落户、办手续等,相关部门要优先受理、优先立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优先审批,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优先上报,主动协调,限期办结。建立总部企业办事“绿色通道”,通过提供代理服务、现场办公等措施,着力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务实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
提高政企联动频率。建立区级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联系总部企业和重点企业制度,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时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做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建议收集,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
构建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配套产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会计、税务、律师等商务服务机构,强化中介配套服务,给公司总部落户有力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的软环境。
建立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名录信息库,为动态掌握总部企业的变动情况提供基础性资料。建立全区总部经济统计测算和预测分析制度,动态监测分析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
引进和培养总部企业人才。总部经济作为一种高端的经济形态,大量高素质人才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根据总部企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大对两大商务区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对国内外大企业的吸引力。
牵头领导:严立武
相关领导:李 晋
牵头单位:台江区发改局
参加单位:台江区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经贸局、外经贸局、台西科技园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