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基层实践

    福州市自2004年至今,先后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省、市、县三级驻村干部共六批,合计3345人。这些驻村干部到落后村、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或副书记,每批任期3年。15年来,前五批驻村干部共为驻点村协调筹集各类资金26亿元,实施各类项目8万余项。这些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出主意干实事,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基层最生动的实践。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乡村振兴的战略探索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地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福清市结合本地乡村实际探索了一条选聘村务员助推乡村治理的新路。村务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青年,既受过高等教育,又怀有回报乡土的热情,去选聘一批优秀的村务员作为原有农村干部的补充,在为传统农村输血的同时,又撒下了新的种子,扎根基层的村务员将以自己的能力引领乡村开启一场华丽的蜕变,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互联网+”背景下福州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研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变革,如何通过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传统产业改造与“互联网+”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影响机理的分析,深入研究福州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福州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提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具体路径,对“互联网+”背景下福州市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有较大参考价值。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新常态”下福州市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强有力支撑。而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主要为微小型经济主体服务,能够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考察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福建省,以县域普惠金融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和普惠金融联盟(AFI)等国际主要组织关于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际,构建了福建省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将福州市县域普惠金融置于福建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框架下,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到福州市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州海洋渔业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福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城市,在海洋渔业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海洋渔业产品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产品附加值低、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大以及海洋渔业外贸人才培养缺乏等突出问题。为了提高福州海洋渔业出口贸易水平,福州市应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精深加工,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保与产品溯源相结合的绿色环保体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相关高职教育。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产城融合视角下福州市特色小镇的精准培育与建设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国正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然而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互动融合不够、房地产过度开发、人才吸引力不强、文化建设受忽视、生态环境遭破坏等问题,成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如何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急需特色小镇寻求一条“产、城、人、文、景”全面融合发展的道路。以产城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州市的实例,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中,尝试从创新规划理念、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坚持生态发展等方面入手,将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带入产城融合发展的良性轨道。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城市音乐文化建设对提升福州城市软实力的作用研究

    本文首先从城市形象塑造与营销、城市沟通力、城市创新力等方面,探讨音乐文化对提升城市软实力作用。接着梳理和分析福州城市发展历程中西方音乐文化及闽剧等基于城市发展而发展的音乐品种在传播方式、音乐形态、音乐内容等方面的演变。最后构思与探讨了以音乐文化提升福州城市软实力发展的设想,提出加强福州传统音乐与福州闽都文化、坊巷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深化传统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的融合,加大力度规划具有国际性、现代性、面向未来、能够引领新风尚的城市音乐,打造特色城市文化符号,摆脱城市发展的“同质化”现状,促进福州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福州市美丽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是将城市和乡村放在平等地位,全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各领域的制度并轨和体制统一,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让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治理资源在城乡之间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城”与“乡”的功能,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传统文化对提升福州城市形象的推动作用研究

    传统文化与“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的结合,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党建的结合,是以文化自信提升福州城市形象。围绕一个“福”字,把“幸福”元素贯穿始终,充分发掘“福文化”主题的“有福之州”底蕴,提炼新时代“五福临门”的文化内涵,聚焦幸福蓝图、家园、历程、生活、共享,塑造“中国幸福之城”形象,这是新时代福州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也是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是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的关心牵挂和殷切期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奋斗行动和幸福答卷。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福州新区用地难题的研究

    当前,福州新区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用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补充耕地难度日益增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难实现耕地占补质量要求;发展布局与规划限制矛盾凸显,建设用地拓展空间小;要素集约节约程度不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破解福州新区用地难题,要多措并举: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鼓励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大增减挂钩挖潜和节余指标流转使用力度,推进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做好相关工作,争取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