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工业设计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业设计是创意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交叉部分,是创意产业中与制造业结合度最高,提升附加值能力最强的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工业设计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巨大作用和潜力不断彰显,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设计作为一种高智慧的集成创新活动,是沟通和联系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一、泉州工业设计人才引育现状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制造业发达、产业集群优势凸显,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6.66亿元,经济总量连续21年保持福建第一,在中国大陆城市中位列第18,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美术等八大千亿产业集群。制造业的不断壮大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设计人才需求。
泉州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等政策,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工业设计中心2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工业设计中心39家,集聚储备2700余名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在台湾工业设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积极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福建“66条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73条惠台措施”,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台湾人才在泉州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包”,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坚持以赛引赛,成功举办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以及陶瓷、茶具、校服、泳装等行业性大赛,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发展氛围,两岸工业设计人才通过大赛加深交流,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仅2019年一整年通过工业设计赛事征集有效参赛作品超过1.5万件。
二、台湾引育工业设计人才引育现状分析
台湾工业设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在台湾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腾飞后得到了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大陆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台湾在代工制造方面不再具有优势,产业形 态向原始设计制造、自有品牌生产转变,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制造业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利器,促进了工业设计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台湾立足于创造美学经济与美感 生活、提升“台湾设计”的软实力,积极整合民间智慧资源,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特色,贴近市场需求及消费方式变化,将创意融入到工业产品发展中,推动了工业设计向创意设计转型。通过成立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为工业设计等创意设计业提供一个跨国际、跨领域的优势服务平台,在开展基础设计研究、建立设计数据库、协助产业设计辅导、扩大设计产业市场、推动创意设计园区建设、加强设计人才培养、辅导台湾设计争取国际奖项、推动国际设计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台湾注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培育具备国际视野与原创能力的设计精英。通过国际合作、国外研习等计划,培育世界级设计团队,协助台湾工业设计师进军国际。通过举办“新一代设计展”、光宝创新奖、金点设计奖、台湾设计师周等活动,鼓励大胆创意,促进互动交流,创造条件让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据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统计,2019年台湾原创设计品牌达2200家,但是市场狭窄,品牌存活期平均不超过2年,台湾现有30万设计师群体,30%的设计师自创品牌,出现设计人才过剩,每年设计类的毕业生2万多名。
三、泉州台商投资区引育工业设计人才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肩负着市委赋予的“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泉州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加全面掌握区内企业设计服务需求,寻求工业设计人才引育工作的着力点,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全区纳税超20万以上企业57%属于制造业,企业对工业设计价值的认识不够,工业设计投入总量不足。工业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也包括对使用者的使用状况和环境对产品的使用分析。总体上看,台商区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仍不够清醒,大量的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从对84家纺织鞋服、机械设备、工艺制品等制造企业调查看,仅34.52% 的企业内部有从事工业设计的部门或人员。同时,工业设计机构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20.24% 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工业设计部门的参与,15.4%的企业下一步有打算寻求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的参与度不高。
2.工业设计发展意识不强。氛围不浓社会上对工业设计认知度不高,且存在诸多认识偏差。工业设计作为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存在重技术、轻设计,以技术创新取代设计创新的倾向。多数企业把工业设计视为生产的成本支出,追求最低成本下的最大效用,在工业设计上舍不得投资,设计研发机构和设计师队伍也不健全。
3.工业设计企业“散弱小”现象突出。全区工业设计企业数量仅有6家,规模偏小,分布分散,缺乏龙头设计企业和特色设计品牌。多数设计企业以作坊式的模式运作,主营业务以单一的造型设计服务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品牌观念和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组织机构也不完善。由于客户对工业设计的价值认知度不 高,加上设计企业间低价恶性竞争,工业设计行业利润较低,不少设计企业经营困难,生存状况堪忧。
4.发展工业设计的人才基础较薄弱。工业设计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多数从学校刚毕业不久,缺乏实践经验,整体素质和设计水平不高。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匮乏,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工业设计大师,以及既懂工业设计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由于缺乏对外交流,工业设计师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经验的渠道不畅,阻碍了工业设计师队伍的成长进步。
四、提升泉州台商投资区工业设计人才引育工作的建议
泉州台商投资区工业设计引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扶持及企业自身的努力,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应通过设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有关工业设计基础性、前瞻性、通用性的重大研究课题。鼓励企业将工业设计融入自主创新体系中,推动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有机结合,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同步进行。加大对工业设计产业,特别是对中小微设计公司、中小微企业设计工作的扶持力度,将经认定的工业设计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资助范围内。构建适合工业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化进程。对创造工业设计成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着力打造新的工业设计品牌。
2.创新政策引导机制。通过设立工业设计产业专家团和工业设计专家库,为政府部门制定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具体措施。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设计统计指标体
系,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反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动态。注重引导创新要素向工业设计机构集中,鼓励制造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引导工业设计部门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设计中心,提升制造企业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将工业设计投入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评定的重要指标和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标准之一。在新产品登记过程中,将产品的功能研发、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设计水平作为新产品评审的条件之一,突出设计创新水平在新产品研发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3.发挥行业组织优势。要加快推进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建设,促进行业自律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为依托,广聚设计创新资源,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社会组织提供行业信息资讯以及开展设计对接、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成果展示、高端论坛等服务活动。用好用足各种工业设计社会资源,发挥和整合泉州工业设计协会和泉州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优势,努力联系相关工业设 计资源和工业设计机构,构架各级政府与工业设计业沟通的桥梁。处理好工业设计协会与其他协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泉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各县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4.完善投融资机制。通过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工业设计项目融资渠道,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向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业设计产业;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对工业设计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及购买业务; 鼓励商业银行、典当企业等金融机构面向制造业工业设计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优势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并给予行业信贷支持; 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
4.培养设计人才队伍。通过建设、招聘和集聚一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特别是国内外专业人才,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建设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心,鼓励高校、职业院
校、研究机构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选择性地设立与设计业相关的学科,支持院 校与制造业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心,加快培育制造业工业设计紧缺人才。完善工业设计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人才的交流,并在向国外输送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引进海外专业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组织等部门可优先对工业设计人才进行海外培训、对于海外专家的工业设计研发和交流活动给予立项、资助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开展各类有利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活动,增强全社会对工业设计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创新氛围。政府宣传部门和各种媒体要加大设计的社会推广与宣传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以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为主的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学习与推广中心, 组织各种有地域特点、产业特点、企业特点的创新设计比赛。地方主流传媒可开辟专业频道与栏目用作制造业工业设计知识与优秀作品的推广。鼓励创办以交流研讨、普及宣传为目的的高水准专业杂志。积极开展优秀设计作品及文献的收集与展示,鼓励和扶持设计学术研究,加强研讨交流,使得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设计创新产业的发展,营造各行业各领域对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视和支持。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