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明溪县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央红军村”御帘村为例
中共明溪县委宣传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中提到:“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三明市是重点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2012年,三明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央红军村”的做法。7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共评选出25个“中央红军村”。“中央红军村”已成为三明红色文化的一项重要品牌,并被中宣部列为2015年全国百个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经典案例。
近年来,明溪县找准定位,坚持红色文化引领,发挥“中央红军村”在弘扬红色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在促进老区、苏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示范作用,不断发扬苏区精神,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一、明溪县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情况(以御帘村为例)
明溪,地处闽西北腹地,是毛泽东领导指挥开辟的苏区,是中央苏区的战略要地,是东方军入闽作战主要集结地和重要指挥中心,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夏阳乡御帘村和胡坊镇胡坊村相继被命名为“中央红军村”。御帘村是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也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扶贫重点村及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明溪县最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所在地之一,承载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明溪县内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参军参战、土地革命、筹粮筹款等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杨尚昆曾在御帘村战斗过、生活过。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196户786人,党员33名。近年来,御帘村汇集特色优势,抢抓机遇,争取各方支持,把御帘打造成“红色、古色、绿色”文化体验胜地,建设成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
(一)重视文化宣传,打造红色品牌
一是御帘村有东方军司命部、红军战地医院、红军战壕、烈士墓和等革命旧址,留存有红军将领彭德怀、杨尚昆居室和床,及红军标语、马灯、草鞋等。为对这些不可再生宝贵红色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专门成立“中央红军村”保护和发展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加强革命旧址和遗存物品的防火、防盗、防损等工作。同时,编制御帘“中央红军村”建设和发展规划方案,切实将 “御帘中央红军村”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红色历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宣传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二是多方位收集红色史料。编辑整理了《御帘——红色历史文化名村》书籍,大大提高和丰富御帘村红色历史内容,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全方位、立体开展宣传工作,在县政府网站开辟专栏,依托“中央红军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品牌,介绍御帘村红色历史,并附上各种图片,加强文字和视觉效果。在各级报刊、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御帘“中央红军村” 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报道和电视宣传片,并编印和制作宣传图册和光盘,在展厅内随机播放,让参观人员轻松的接受红色历史的教育。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打造全新宣传途径,开通了“明溪御帘”“秀美夏阳”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宣传了御帘村的红色历史文化,成为游客前往御帘的“掌上导航”。
(二)完善基地建设,强化教育固本
御帘村红色历史教育的新进展、新亮点主要根植于本土红色文化,为充分发挥御帘村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拓展党性学习教育的平台。几年来,投入100多万元,将村闲置旧校舍改造为红色教育馆,设有八个展厅:中共党史展厅、彭德怀专题展厅、杨尚昆专题展厅、红色归化展厅、毛泽东像章展厅、毛泽东专题展厅、英雄人物展厅、周恩来专题展厅;投入300万元将村部旧礼堂改造为乡愁馆,建有党员集中教育演播大厅,用于展示御帘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可同时容纳100余人学习参观;投入20万元将旧民房改造为“浴廉馆”,“浴廉馆”即与御帘谐音,同时有着“沐浴在廉政”之下的含义,馆内设有伟人论廉、理学述廉、家道传廉、以案鉴廉、纪规明廉、慎欲警廉六个展厅及廉政漫画长廊等版块,不断丰富、拓展御帘村红色文化内涵。同时,投入70多万元,对东方军司令部遗址、红军战地医院、红军战壕、戴连发烈士墓进行修缮,保护红色历史遗迹。2017年,东方军司令部遗址获批成为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依托三大展厅和红色遗迹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吸引了周边市、县党员干部来此学习,重温革命传统、加强党性锻炼,自觉告别陈规陋俗。目前,御帘村被确立为市、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市纪委廉政教育联系点、县民兵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及时有效的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自2014年获得“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以来,夏阳中、小学将该基地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基地;海峡理工学院财经系学生干部、三明学院学生、闽南科技大学等来此接受红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三)实施项目带动,立足旅游兴村
立足御帘村实情,依托御帘村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提出打造“红色旅游、美丽古村”的工作思路,用好用足政策,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注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修建了入村广场、停车场、垃圾处理池,拓宽村内道路,修缮南屏书院、云宵阁等;实施村庄环境连片整治、村内排污系统和人工湿地建设。二是推出以御帘红色旅游为中心的“红色+”系列旅游。结合御帘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特色民宿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生态”旅游、“红色+观鸟”旅游、“红色+乡村休闲”旅游等系列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农家乐,修建瓜果长廊,种植油菜花等,举办“油饼节”、“糍粑节”等活动。三是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获“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随后又获得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称号,2017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最美村镇50强”称号,2018年举办“清新福建·悠然三明四季行——明溪红绿村游记”大型活动,几年来平均年吸引游客3万多人,进一步带动御帘红色旅游的发展。
(四)注重规划保护,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规划先行、保护为重、合理利用”的原则,结合中国传统村落、中央红军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美丽乡村”建设,委托浙江大学设计院编制《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2013-2030年)》,委托福建工大设计院编制《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保护规(2013-2030年)》。一是换新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让更多村民集中享受到公共产品和公共社会资源,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11000平方米,解决50户村民建房用地需求,按照“四统一”要求进行设计,为村民重建新村打下良好基础,较好的保护了御帘的历史遗迹和红色遗迹。二是梳旧妆。以提升改造为重点,立足古村落发展,投资120万元对旧村庄进行改造,对全村的屋顶瓦片进行翻新,投入50多万元对全村每户的电线进行重新换线改造。并配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形成了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设施配套、绿色生态的红色历史名村形象。
(五)培育支柱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理思路,找差距,谋发展,确立村级定位,在发展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游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发展以种植药用材和绿化苗木为农业主导产业,与南方制药有限公司对接,创办明溪县众森红豆杉有限公司,利用抛荒的山垄田种植优质品种的“南方一号”红豆杉600亩、种植珍稀观赏苗木200亩、种植福建山樱花150亩、种植油菜花200亩,造御帘村机耕道,建成800米“瓜果长廊”。同时引进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以及众筹的模式,引导村民共同建立采摘基地50亩,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有效带动村庄经济发展,解决御帘村农闲时的闲散劳动力,促进村财增收、贫困户脱贫。
二、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明溪县是全域中央苏区,厚重的红色资源,是明溪老区苏区人民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明溪县把革命历史保护好、红色文化传承好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不断巩固和提升“中央红军村”品牌,丰富明溪红色文化,讲好明溪红色故事,真正把“中央红军村”打造成红色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助推乡村振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开发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成效不明显;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激励红色担当力度不够大;三是以红色文化催生带动旅游产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是培育红色土壤,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红色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红色文化不是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产品,而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只有红色文化深入基层,才能带动乡村振兴走向新局面。在融入红色文化时,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是红色文化深入基层的关键,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最前沿的群体,就要把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做实做细,也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培育出红色土壤,弘扬红色文化。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做到保护、修复革命遗迹遗址,收集、整理和编写红色故事,形成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培育出红色土壤,播种出红色种子,结出红色果实,实现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形式都会发生具有特定历史印记的变化。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到和平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得红色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主题更加开放、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先驱的伟大奉献。在打造地方特色旅游时,要与乡村建设相得益彰,充分体现文化的魅力,延续乡村文脉。同时,让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其不怕艰苦、勤劳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的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思想认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化精髓,形成政府、群众合力出击的局面,让乡村更具魅力。
繁殖红色细胞,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我们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产业的每一个“细胞”中,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乡村产业链。同时把乡村产业建设纳入到乡村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整合各地资源连片建设,形成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红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