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易彬(1920.10-1988.10),崧山洋厝人,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菲律宾归侨,正师职离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在菲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回国参战,历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文化干事、书记、营职股长,晋冀鲁豫第九纵队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副科长,野十五军团职军务科长等职,在太行山上抗战七年,参加了反“扫荡”、反“围剿”、平汉、洛阳、郑州、淮海、渡江、两广等重大战役战斗,曾荣立个人一等功,荣获“人民功臣”奖章。
张坂镇
孙逸铭(1925.10-2013.10),崧山庄内人。1948年毕业于省立仙游师范学校。1949年6月任教期间地下革命活动,7月加入闽西南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8月参加解放惠安,9月任东园区第一任税务所长。建国后,调任惠安城关税务组组长,县税务局、卫生局科员等职。1955年调至惠安县医院工作,行政级别22级。同年6月被诬为国民党党员,遭受隔离审查和拘禁,1958年4月被送黄塘畜牧场监督劳动,审查期间受到残酷殴打和侮辱,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1960年9月下放回乡监督劳动,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1984年8月获平反恢复名誉。
张坂镇
孙亚海(1925.12-2011.12),崧山大坪人,抗战老兵,离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51军服役。1949年5月27日,该军在刘昌义率领下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他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复员回乡,曾任东园区美峰乡乡长,后调至崇武税务局工作。
张坂镇
孙易桂(1926-2019.9),崧山洋厝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人员。建国后,历任土改复查工作队队员、惠安县海防工作队队员、惠安县监察委员会人民检举工作委员、惠安县第四中学初中部教师等职。1963年,受到“四清”运动冲击,出走定居缅甸,八十年代恢复名誉。
张坂镇
孙易辉(1927-2011),崧山洋厝人,旅港归侨,正科级退休干部。1946年在香港泉昌公司任职时,随侨领黄长水参加革命活动。1952年至1956年,任广州市副市长(黄长水)秘书。1956年至1964年,在广东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任部门经理。1964年至1978年支援基层,到龙川县工作。1979年从基层调回广东省粮油进出口公司至退休。
张坂镇
孙易鍫,1928年出生,崧山洋厝人,正处级离休干部。1948年前在惠安东宅村曲江小学参加地下活动。1948年元月组织上指派回家乡崧山,发动组织村民孙易峰、孙连法、孙易林、孙雨水等群众参加地下活动。建国后任泉州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校党委组织委员、泉州师专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校党委宣传委员兼政教科主任、晋江行政干校教育科长、泉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等职,离休后任市关工委副秘书长。
张坂镇
孙诗钦(1930.12-2005.2),崧山大坪人,曾在崧山小学任教。1949年5月参加闽浙赣边区纵队闽中支队惠安游击队,在惠安县等地从事宣传发动群众,筹集粮食,支援前线等工作。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学员、31军九三师野炮榴炮连教员、建宁县供销社组干科科员、商业局公安特派员、县委五人小组办公室肃反员、里心供销社副主任、县供销社业务科副科长等职。先后荣获“个人四等功”、“二等模范”、“肃反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文革时,孙诗钦被诬陷“里通外国反革命”,遭受隔离审查和拘禁,批斗时受到残酷殴打,身体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1966年11月被下放建宁县化工厂、商业局食杂公司作为一般工作人员,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文革后,调任建
张坂镇
孙文卿(1929.11-1990.5,又名黄坚),崧山庄内人。1948年8月在厦门侨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闽粤赣边区纵队8队21团一连文化教员。建国后,任福建第六军分区警备团一营武工队队长,龙溪军分区独立营营委员,海澄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助理员,龙溪军分区政治部秘书。在游击战争、剿匪反霸斗争中,表现英勇顽强。1958年转业后,任漳州教育局秘书,漳州大学工业学院政治教员,漳州师专工会主席,龙海县石码公社党委副书记,龙溪地区文化局创作组组长,龙溪地区人民剧场经理,龙溪地区电影放映公司书记,漳州市文联副主席兼市电影放映公司书记。
张坂镇
张碩修同志,又名木寿,1910年4月出生于前见村,1930年经中共地下党员陈连生、苏克明介绍,与中共地下党发生关系,并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1年在晋江县港塔任教,经常参与中共地下党芦明堂、朱汉膺、苏克明、李刚艾同志的秘密会议和革命活动。1936年晋南特委书记黄国英。晋南特工委书记,(后任闽中特委书记)在晋江港塔负责隐藏、掩护。
张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