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60后法官的赤子心

——记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吴金荣

□本报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黄健忠 卓慧

7月29日一大早,吴金荣就已经在办公室里忙碌。今年初,他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到福州治疗,7月份出院后,便第一时间回到他挚爱的岗位上。

吴金荣是莆田中院刑一庭庭长。工作40多年来,有着36年党龄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种奋斗的姿态。

时间回溯到去年11月24日早上,吴金荣仍如往常一样最早一个来到办公室,写下当天的工作计划:开庭办案、去医院、写判决书。

当天上午,他和另外两名法官王长生、林越峰驱车赶往仙游法院审理一起开设赌场案件。吴金荣是这起案件的二审主审法官。在车上,王长生发现,吴金荣脸色青灰,嘴唇发白,声音也不似往常洪亮。细问之下才知道,吴金荣肚子疼了一夜。

案件审理了两个多小时,吴金荣咬牙坚持。等到参加庭审的人逐一离开,他才捂着肚子对旁边的王长生说:“站不起来了,麻烦扶我一把。”王长生过去搀扶,看到他额头上全是汗。

后来,从医生口中得知,当时情况很危急,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2020年底,他3次住院,病情只要稍微好转,就马上出院投入工作。他一直计划着等过春节再好好治疗,“刑一庭包括我在内只有4名法官,年底结案压力大,我‘掉链子’,他们的任务就更重了”。

今年春节后,出发去福州的前一天,吴金荣给副庭长王长生打电话,将案件办理、庭室管理工作等事项一一交代好,才去治病。

槌下要有人民情,不能就案办案,要创新思路延伸审判职能。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吴金荣逐案分析,总结提炼了一案一策一建议机制,指导全市针对涉及行业管理、基层治理中,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114个问题,发出了56份建议书,推进社会综合治理。这项工作机制在全国、全省的专题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

吴金荣住院期间,同事却经常光顾他办公室找材料。

走进吴金荣的办公室,办公桌后面的书柜布满整面墙,里面放着200多个文件盒,分门别类地装着刑事、民事、行政、生态、执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材料。吴金荣被同事称为“活字典”,不论是法律条文、司法解释、规章政策、甚至是经费支出,他都能随手找出来。

从1979年参加工作起,吴金荣就坚持将学习、消化过后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现在,他的书柜是庭室,甚至是全市刑事法官的资源库。

去年7月份,在办理一起特大卖淫案中,基层法院承办法官拿不准部分被告人是属于组织卖淫罪还是协助组织卖淫罪,特地请教吴金荣。吴金荣马上从书架上拿出相关材料,理清“组织他人卖淫”的解释,又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区分协助组织卖淫和组织卖淫两者的区别,帮助法官扫除困惑。

吴金荣每周都要学习10小时以上。“我们每晚一上饭桌,就像一场合议庭讨论。”吴金荣的儿媳林燕梅笑着说,她家饭桌上的话题总是围绕法律问题展开。吴金荣一家是政法之家,家里三口人都是一线办案人员。吴金荣定下规矩:家里不接待讲事情的客人,有事情去办公室谈。

“我本一无所有,现在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位快要退休的老法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本色,永葆炙热初心不懈奋斗,成为法官队伍的“领头羊”。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