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本报记者 洪颖

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谢超群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是莆田建市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公务员。昨日,谢超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站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非常荣幸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十来年来,我把我们整个交通如同抚育自己的小孩一样,细心呵护着,生怕有一天它发育不好、不健康或发育慢了,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生于1975年的谢超群说。10年风雨兼程,他一心扑在路网建设上,勤勉工作,从只有几人的公路建设指挥部,一穷二白的北岸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到如今四通八达、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综合性交通网,让偏远的沿海村镇蜕变为前沿的海港新城。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北岸开发区地处沿海,拥有天然深水良港。10年前,面对北岸开发区没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设施十分薄弱难以支撑港口建设发展的短板,谢超群肩负使命,负重前行。

“要找他,就去项目现场。”他的同事们心照不宣。“唯有在项目工地上走,你才会实实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全区各交通项目的建设进展和存在问题,谢超群清晰掌握,如数家珍。平均每年,谢超群下基层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达24场次,解决各类问题30余个。

2012年5月,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投产在即,大型设备进厂急需一条通道。“不能拖,一天都不能拖。”在谢超群带领下,北岸交通运输局全员下派一线,在赛得利项目部直接支起帐篷、搭个伙房,谢超群同项目部技术员和施工队同吃同住,攻坚克难一线办公,不到1个月,通道顺利完工交付使用,保证了企业按期投产。

使命在哪,人就在哪。忙,成为谢超群的状态,也成为了常态。在一次项目论证会上,正在主持会议的谢超群接到妻子的电话,方知孩子因病被送去了急症室,妻子一直默默扛着。“整个头都懵了。”谢超群深感愧疚。而原本有胃炎的他,经常在下乡、在工地中顾不上吃饭。

长年的一线奔波,让这一壮汉身心憔悴。2018年初,他被诊断出胃癌。在福州做完胃部全切手术后,仅仅住院十几天,他就回莆田化疗,为的就是离“战场”更近一些,能随时协调、支援战场。手术半年后,病假还没结束,他仍放不下心,回到交通运输事业,奔赴工地,继续奋斗。

“这十来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把自己的精力,基本上都倾注在这,但值得。”说到这,谢超群一度哽咽。

“人民的满意是所有公务员最大的追求。但是与满意之间,走着走着就发现还有差距,这也鞭策着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前行。”他说,交通人就是要永远在路上。

路长情深。这10年,北岸开发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建成公路、铁路、海运、海铁联运等四通八达综合性疏港交通体系,实现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开发区所有乡镇实现10分钟内上高速;完善了港口码头设施,先后建成码头7个,东南沿海最大的40万吨矿石泊位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码头投入使用,2018年顺利靠泊多艘25万吨级铁矿石船;打造了通向腹地的海铁联运体系,东吴铁路支线、罗屿铁路支线、国投配煤铁路支线全线贯通。如今,北岸开发区公路网密度达241.78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3倍;开发区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比率均达到100%,居全省领先水平;建制村公交线路覆盖率达100%,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路在前方。百年大港,呕心沥血。谢超群还积极扶持壮大货运市场,争取到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进福建物泊物流公司落户北岸开发区,成功申报“无车承运+无船承运”多式联运全国示范基地,一举填补了福建省无车(船)承运物流平台的空白。该公司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港口功能、形成“留量”经济,预计2019年营业额可达100亿元。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