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图为林丽钗(右)在工厂里指导工人精雕细琢古典家具。
“五一”假期,第十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莆田工艺美术城举办。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仙游县金品世家古典家具厂技术总监林丽钗,携带作品前往参展,并带领团队成员到各参展摊位参观学习,与展区内的同行、前辈交流技艺,了解当前古典家具发展的最新动态。这位从幼师教育跨界到古典家具行业的女子,始终认为“唯学习方永生”。
林丽钗出生于仙游县榜头镇,2010年,在幼教岗位上工作了12年后辞职转行木雕行业。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她对木雕情有独钟。她说,自己很多亲戚都是从事木雕行业,她的父亲是一名木工,家中床铺等不少家具是父亲亲手做的。
辞去幼师工作,许多人对林丽钗从事木雕工作投以怀疑的目光,她暗下决心,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在厂里,我从一名工人做起,一点点地学。”不服输的林丽钗回到老家榜头,一心扎在古典家具加工厂里,跟着师傅学习。都说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她深有体会。一开始,她根本不懂木料、雕刻、工艺等。但凭借着教师爱学习的优势,她开始大量地购买各种家具、艺术鉴赏类的书籍,到厦门大学学习艺术鉴赏课程,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她也经常到北京故宫等知名博物馆参观,提高专业素养,历练自己的眼光。
跨界初期,林丽钗凡事都亲力亲为,工厂是她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当遇到消费者提出“家具的结构怎么做比较合理”等问题时,她就到车间里问工人、请教老师傅,不耻下问。渐渐地,她发现,其实对待木材就像教书育人一样,要爱它、珍惜它,更要“因材施教”,把每一块木材都用到恰当的地方,“合理的组合才是最美的”。
踏入古典家具行业后,林丽钗做过工人、当过产品设计师,现在成为技术总监的她依旧爱岗敬业,经常下到车间。正如车间进门处的醒目标语——“有质量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每当车间里有家具成品完成,林丽钗都静静地站在旁边观察10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她总是叮嘱一线技术工人,要静下心来,学会跟木头对话,然后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加精益求精,让木头有回响。“我经常和他们说,做手工艺的人,就是要专注聚焦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林丽钗对每一件产品都会要求工人们根据图纸细心反复地打磨,做到一次比一次的更加精美。
一件家具作品好不好不是单靠某一个人,需要整个团队的完美合作。因此,林丽钗不但自己身体力行加强学习,而且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团队的学习,每年她都会带着团队去深圳等地交流。以往工厂里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一直是令她头疼的问题,后来她发挥教师的教学特点,引导工人们学习,把脚踏实地学习的理念注入工人的心里,激发潜能,引发他们换位思考企业的问题和技术攻坚难题。她说:“第一个,先学为人;第二个,技术上一定要精益求精。在工厂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品才能做得更好。”
近几年,虽然行业普遍低迷,但林丽钗还是充满信心,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前行。她认为,市场肯定是不断变化的,要适应发展,思考如何去应对。因此,金品世家古典家具厂注重形象的提升和展厅空间的营造,以“市场差异化”的思路,主攻工薪阶层消费需求,生产缅甸红酸枝材质的古典家具,并且保持本色,诚信经营,发展黏性客户。该厂去年底还成为10家福建省地方标准《仙作古典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起草单位之一。
脚踏实地,多做少说,以作品说话,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踏入古典家具行业近10年,林丽钗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诚信经营,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省级、市级部门授予“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副会长。同时,她还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乐于慈善公益事业,真诚回报社会,帮助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吴伟锋 实习生 曾园 文/图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