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郑文生和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人才名片:

郑文生,福安理想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安市电机工程协会副理事长,成功改革公司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精益生产,成为全国电机行业第二家、闽东电机行业第一家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标准化验收》的企业。

 

走进福安理想电器有限公司的厂房,厂房内不同于一般工厂的凌乱和嘈杂,处处打理得干净整洁,车间作业井然有序,物品摆放井井有条,更让人惊叹的是厂房内的“零库存”,这在福安电机企业中可是不多见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公司创始人郑文生,本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宁德新工匠》节目我们来认识一下郑文生和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郑文生:这“制度第一、老板第二”当时写出来,大家都很震撼。自己也要规规矩矩,上班时间也要穿制服,这个是理念上的突破,老板带头都做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这条制度就是管我,我自己也要在全体员工监督之下。

 

郑文生口中所谈及的“制度”是他引以为豪的东西,正是这种制度让他创办的公司数十年屹立不倒,蒸蒸日上,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让制度成为掌控公司运行的背后“大手”。而这种管理模式在福安的电机行业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郑文生:我们的整个公司信息化是做的很成功的一点。工序的转移都是扫码转移,就像超市扫码。好处在于所有的数据都及时采集,对判断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数据变快了,现在从第一道到第二道,非常清晰的知道谁造成废品了,谁的责任处罚跟着走,质量才会管控得住。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新制度在推行初期却面临着重重阻力,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能得到大多人的认同,孤独就成了难免。

 

郑文生:你作为一个先行者。你想要去改善,都是不被理解的,都认为我们书读太多了。

当他人都望而却步,甚至冷嘲热讽之时,郑文生不加理会,在他看来,这种看似“一意孤行”的风格也许是他深植骨髓里的性格所致。打小郑文生就有着不同常人的做事方式,甚至是他人眼中的另类。

 

郑文生:我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上街做生意,卖过很多东西,冰水、花生、冰棍,反正五花八门,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我在街上卖东西,那些学生还会去向老师告状,老师当场就把我揪出来,说我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候是小学一年级。

 

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郑文生的小生意一直做到初中毕业。从小形成的闯劲郑文生一直带到自己后来的创业中。大学毕业后,郑文生在闽东电机工作了7年,后来因不满意当时国企陈旧的机制,决定自己创业。

 

郑文生:当年创业的时候,因为销售生产什么的都自己抓,自己是搬运工,又是装配工,装配到半夜,要保证客户的交期,经常到半夜的四五点都有,是没日没夜的,一个星期白天肯定在公司的,晚上一般只有星期天晚上在家里,你面对的是生存压力。

 

公司成立初期,郑文生靠一己之力顶着压力维系着公司的运转,但在产品同质化、价格战、争相模仿的市场氛围下,郑文生发觉,企业要生存必须另辟蹊径。

 

郑文生:最终我个人就体会到你一定要优秀,客户看上你才是最重要的。大把的厂家都想替代你,只有不好替代的产品才能活得久,只能靠管理,你能提供一个稳定的质量,提供低成本,一个准确的交期,这三者叫QCD,这三点都是靠强大的管理获得,没有强大的管理不可能获得的,所以就拼命开始研究管理。

 

郑文生开始努力学习企业管理,一方面他沿袭国企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把触角伸向优秀的外资企业,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郑文生同时觉得,他自己懂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响应才是关键。单单学习借鉴还不够,最终必须达到消化吸收改进,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

 

郑文生:我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参加北大的培训,关键的问题是培训完你要进行思考消化,因为这些东西讲的是五花八门的,第一你要相信很多东西一定有精华和糟粕,你怎么去思考和消化,怎么去借鉴,很多管理适用大型企业,很多适用小型。你从中挑选目前适合你的,我的一个理念都是先消化后优化。

 

在不断的摸索、借鉴、总结、提升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郑文生领悟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办法,提出防止“八大浪费”,并将信息化应用在生产的每一道流程,将人工成本和人为失误降到最低。

 

在郑文生的率领下,福安理想电机成为闽东地区第一家通过工信部信息化验收的电机企业,而数十年的运营中,实践也验证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价值,为福安地区传统电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2016年3月,郑文生为福安市企业做了《打造企业执行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讲座,同年10月,又为宁德市企业做了《福安市理想电器量化融合经验分享》。作为人大代表,他还草拟了福安电机企业转型升级多项报告、建议,积极助力福安电机产业转型升级。

 

郑文生:我觉得目前处在风水岭,非常关键的时候,这时候的转型是我们最后的一搏,如果不成功,往下走,成功,再造辉煌,所以我不敢盲目地说(行业)很乐观,如果是没有注重转型升级,可能不乐观的成分更多。大浪淘沙,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各种东西的变化太大了,颠覆性越来越强,你如果稍不注意就出现危机,我们的未来在哪里,要引起电机产业的思考。

 

在某种意义上说,郑文生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他慎思明辨的处事风格成就了现今的他,但他同时也承认,管理企业如履薄冰,决策上容不得大失误,一失足可能就造成千古恨。如今进入知天命之年,郑文生没有清闲下来,他仍在迎接不停的挑战。

 

郑文生:能不能坚持住,不随大流,有自己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思考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天我的睡眠不超过五小时。五点起来起来就开始思考了。养成了习惯,一开始就思考,因为那时候没有打扰你可以想通很多问题,我很多文章都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那时候边思考边弄的,特别好,那段时间是思考最透彻的时候,昨天产生的问题,通过今天的思考怎么解决。

 

记者手记:

郑文生说他的人生座右铭是“每天进步一点”,正是因为每天的积累,才沉淀出他管理企业20多年来深厚的底蕴。但他并没有吝惜自己的收获,愿意向更多人分享他成功的经验。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将会助推闽东电机产业的再造辉煌。

 

采写:金烈、潘琳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