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陈仕魁:“药者仁心”守望健康
人才名片:
陈仕魁,博士研究生,师从中科院冯小明院士,现任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2012年5月至今,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是第四届宁德市市管优秀人才。
闽东药城柘荣,有着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广生堂药业生产基地就座落于这里。短短几年时间,广生堂药业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型药企,迅速成长为全省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药企。这个飞跃缘于一群药物研发者的坚守和奉献。本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宁德 新工匠)栏目,要介绍的是广生堂药业研发团队中的80后博士陈仕魁。
陈仕魁:专注,(是)我这方面的一个特点吧,我个人从小时候开始,看书(的时候),两只耳朵听不到(周围)任何话,就集中那个点上面。
与生俱来的“专注力”,让陈仕魁的学习显得格外轻松,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2000年,高三毕业的时候,陈仕魁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立志于从事生物制药的他选择了就读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
陈仕魁:人难免都会生病,生物制药是救苦大众(的)一个行业,我的将来,就是要面向于医药这方面。作为自已的人生规划,既然定了,就朝着目标一直走下去。
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让陈仕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硕博连读。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攻读博士学位,面对的课题研究是漫长而枯燥,对于陈仕魁而言,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使得学术研究不再是一门“苦差事”。
陈仕魁:学化学确实是很枯燥,也很辛苦,我们每天做实验,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每天到晚上10点,一周是六天,55到60个小时左右。到了博士的二年级,那时确实压力非常大,如果你不咬牙坚持,你四年的功夫就彻底白费了,一定要取得博士学位。化学也是很奇妙的东西,做出来的话,是巨大的喜悦。
2009年,陈仕魁从四川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江苏豪森医药集团从事研发工作,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就熟悉了公司药物研发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研发经验,成功完成高等院校学生到企业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他还申请到人生的第一个专利,这让他颇有成就感。
陈仕魁:当时申请了一个“水合物”的专利,药物也是一个仿制药,原研公司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我们(要)避开原研公司的晶型专利,给你研究的空间不是很多,确实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前期要做大量的理论调研,耗费了两个月零三个星期。
由于所在的企业规模较大,除了从事化学药物合成外,陈仕魁接触到药物研发全过程的实践机会较少,个人才华无法充分发挥。2011年,广生堂药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新研发项目立项,企业对高端人才求贤若渴。经过深思熟虑后,陈仕魁选择回到福建工作,成为广生堂药业的一名药物研发工程师。
陈仕魁:我也是福建本地人,2009年的时候,福建医药行业相当薄弱,福建没有太好的选择,(所以只能)去国内比较大型的药企学习,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想着回家乡,为家乡做贡献。
在中国,国产乙肝药研制起步晚,进口药品价格昂贵。立志要成为“中国领先的肝药研发和生产企业”的广生堂药业敢为天下先,进行第一个国产化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片”的研发,并一举获得成功,打破尘封已久跨国药企的垄断局面。陈仕魁有幸参与了“拉米夫定片”药物研发过程,经过一定的实践,加上专业功底扎实,他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
陈仕魁:我回到福建,到广生堂来,平台更广阔,更多自已上手的机会,你可以接触到,不只是合成,可以具体的去管项目,学习和上升的空间更大。
2017年7月7日,对于陈仕魁而言,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包括陈仕魁在内的研发团队倾入全力共同研发首仿的新一代抗乙肝病毒药品“福甘定”正式上市。
十年磨一剑,“福甘定”研发过程十分艰辛。面对重重困难,陈仕魁没有退缩,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各种理论分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陈仕魁终于找出证据,推倒原研专利相关证明,圆满地完成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记者:这个药品研发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陈仕魁:最大的难度是突破原研的剂型,原研是片剂,我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很难突破这个专利,我们自主研发了胶囊剂型,获得一系列的专利。国外公布的信息比较少,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花费大量的经历,也走了很多弯路,确实放弃了一段时间,中间几乎停滞不前。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福甘定”不仅给广生堂药业带来颇多的经济收益,还大大减轻千千万万肝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陈仕魁:“福甘定”具有的优势是怀孕的妇女可以用的,吃这个药,可以阻断母婴传播,避免乙肝传播到下一代,避免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进一步恶化。当时首仿上市以后,(原研)价格从1500元降到490元,我们公司的价格是在490(元)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这也是造福中国广大乙肝患者。预计未来单一品种利润和税收都是上亿(元)。
如今,“福甘定”和“恩甘定”成为广生堂药业的“金字招牌”,是《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仅有的两个一线用药。广生堂药业已成为国内能同时生产抗乙肝病毒四大优选用药的企业,以乙肝抗病毒药物为主的相关领域申请近70项国家专利,其中3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陈仕魁个人获得了1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刚过而立之年的陈仕魁,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大多数人眼中,算得上“年轻有为”。但是,在他看来,这些都微不足道,工作之余,他总是不断地充电,完善自我,孜孜以求。
陈仕魁:(需要)获取先进的知识。到全国各地参加很多的培训,参加各种行业的峰会,去咨询行业的专家,尤其是临床专家。如果在亚太地区召开国际的肝病学会年会,亲自去参加会议,了解国外的研发进展。
冬去春来,岁月带走了曾经的稚嫩,沉淀下资历与经验,现在的陈仕魁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药物研发工程师,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药者仁心”,陈仕魁时刻牢记自已的使命,以减轻患者负担为己任。在新的起点上,着手谋划 更具前沿的新项目。
陈仕魁:我们目前,跟国内一个比较著名的研发机构合作了四个一类新药,希望尽快推动到临床研究,争取早日获批上市,这几个药都是肝病系列,更好的药,甚至有可能实现乙肝停药。药品的研发,周期长,也很枯燥无味,你一定要坚持下去,造福于中国患者。
记者手记:著名导演王家卫说过,把一件简单事情做到极致,那就是绝招。对于从事药物研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多做好药,能够真正救死扶伤,这不仅需要梦想和信念的支撑,更需要一种勇于奉献的精神。
采写:章锦锋、金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