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郑德雄:为了心中那片海
人才名片
郑德雄,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闽籍摄影家研究会副会长、台湾第七届郎静山纪念摄影奖得主、美国摄影学会(中国)“国际摄影十杰”、福建省十大杰出摄影家
霞浦依山面海,风光秀丽,是中国最美的十大风光摄影圣地。霞浦滩涂摄影闻名世界,和一个霞浦籍摄影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德雄:最早喜欢摄影,跟自己生活在海边是分不开的,家乡太美了,只想把它记录下来。作为家乡人,为自己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大家都有这份心。我只是选择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本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宁德新工匠),我们讲述一位以滩涂摄影艺术征服世界的摄影家----郑德雄的故事。
郑德雄出生在霞浦沿海的一个小渔村,那里不仅有广袤的大海,还有美丽的沙滩。从小,对摄影有着浓厚兴趣的郑德雄,常常拿着从邻居家借来的120海鸥相机,跑到海边去拍沙滩、礁石和海浪。长大以后,为了圆自己的摄影梦,郑德雄靠打工攒钱,一心想买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可以尽情地拍摄家乡的那片海。
郑德雄:原来在司法局打工,后来(想)纯粹的做个摄影师,开了工作室,后来规模大了,请了专职的摄影师,培养了很多学生和徒弟,有时间可以走得出去,从02年开始拍滩涂。
记者:从事摄影,投入很大,家人朋友理解吗?
郑德雄:早期不理解,人家觉得你很傻,这边能赚钱,干嘛跑到外面拍照去花钱,还要付出那么多,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
霞浦,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宽广的浅海滩涂,这些为郑德雄的摄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拍摄资源。郑德雄视角独到、内心丰富,他将镜头聚焦到霞浦四季的海滩风光上,将目光投向那些勤劳质朴的渔民身上。
郑德雄:早期在霞浦创作是很困难的事情,刚开始走了很多冤枉路。到海边,问老百姓怎么没看到滩涂,他说来的时间不对。要每个月的初三、(农历)十八是最大潮,落差大,滩涂露得多,人家才会去劳作,这个是慢慢摸索的过程。霞浦拍照要考虑到什么季节拍什么题材,考虑光影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潮涨潮落对滩涂景观的影响,要很有经验,才能把握好。
郑德雄的足迹踏遍了霞浦的岸线、岛屿、滩涂和渔村,不断寻找最佳的摄影点位和摄影时间,并挖掘出东冲半岛两侧十大最美滩涂集群和东西南北4条摄影路线,这些都为霞浦滩涂摄影往专业化、基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拍好霞浦滩涂在晨昏光影交织的美丽瞬间,郑德雄经常早出晚归,日晒雨淋。每当风雨来临前夕,他总要背起相机到海边,拍摄滩涂风云变幻的美景,那是他多年不变的习惯。记不清多少次,为了拍好一张照片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多年的摄影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遇山开路”的“看家本领”。
郑德雄:我们在沙江码头,拍的时候感觉高度不够。那上边没有路,我们从山底下硬爬上去,全身被刺割的都出血了。我们出去经常带砍刀,我要自己割草,砍条路出来,这样折腾经常过敏。有时候爬到这座山,发现拍摄又不行,再爬一座。摄影本来就是以苦为乐,从中享受了很多快乐,快乐和辛苦是并存的。
凭借对摄影的痴迷和多年孜孜不倦的潜心钻研,郑德雄拍摄了数万张以霞浦为主题的风光、人物摄影,他将霞浦“滩涂与鱼耕文化”,用一张张栩栩如生的摄影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既有油画的质感又有国画的写意,同时还充满了人文情怀。2004年,在好友的建议下,郑德雄尝试将自己的一些作品投稿到《中国摄影》、《大众摄影》等摄影专业核心刊物,出乎他的意料,照片纷纷被发表刊登。
郑德雄:我要感谢一个朋友,他叫庄文。他看我的作品以后说,你这么多好照片积压在抽屉里,很可惜。他说你可以参加比赛,可以搞展览。2004年,投稿的时候,我把一年拍的照片全部都洗出来,抱了一大叠到邮局。在那一年我在所有的报刊、杂志专业摄影媒体,都拿了“十佳摄影师”称号。
记者:对这些荣誉是怎么样的看待的?
郑德雄:刚开始很兴奋的,第一张照片在《大众摄影》获得了银奖,高兴得不得了,拿了杂志到处给别人看。一枝独秀不是春,我鼓励学生去参加比赛,他们拿奖我更兴奋,我更有成就感。
2008年,郑德雄的滩涂摄影系列专题作品《心中那片海》,在台湾获得第七届郎静山纪念摄影奖最高奖,《梦中帆影》获得第5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赛金奖……2004年至今,郑德雄在全国、国际摄影大赛展览中,共获得100多个奖项,其中不乏国际摄联金牌、PSA国际摄影金牌等奖项。
随着郑德雄作品的频频亮相,霞浦滩涂的美逐渐从“锁在春闺无人识”到“天下无人不识君”,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来到了霞浦,将镜头对准这里的海岸,把自然风光和火热的鱼耕场景变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
在郑德雄的带动下,霞浦更多的优秀的滩涂摄影作品在《国家地理》等专业杂志上频频出现,霞浦“中国最美丽滩涂”的品牌也就此树立起来,并被《数码摄影》杂志评为“摄影人必去的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之首。如今,每年到霞浦摄影旅游的游客达到40多万人次,可带来10个亿的附加值。
鉴于霞浦滩涂摄影的影响力,美国摄影学会(PSA)于2009年10月在霞浦建立了PSA中国•霞浦创作基地,这是该学会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创作基地。
美国摄影学会主席John Davis先生为摄影界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家郑德雄、吴忠其颁发奖章
郑德雄:这个是我们通过多番努力才争取来的。早期我们参加PSA认证的一些国际比赛,我们获奖以后,和PSA的评委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来霞浦进行创作和考察。他们来了以后,收获很大,对这边很感兴趣,常年进行的合作和交流。
作为连接霞浦与海内外摄影爱好者的文化交流“使者”,郑德雄不遗余力地向来客推介霞浦,将霞浦的美不断推向更远的地方。
郑德雄:我无论到香港、台湾,还是到其他国家,不管去交流还是当评委,我带照片去展示的都是霞浦。其实我很喜欢拍人物,很满意的片子有很多。但是我都是带霞浦片子,我都是借任何机会和平台,见缝插针的去推广宣传霞浦。
法国的摄影师蒂埃里•博尔尼耶(Thierry Bornier)每年的4月-10月都会来霞浦采风创作,与郑德雄一起分享摄影心得。
蒂埃里•博尔尼耶:郑德雄他是我们好朋友,我知道霞浦,因为我看过他的照片。我拍了霞浦很多次,颜色太美了,每年有很多老外的朋友在霞浦拍照。
台湾著名摄影家林浩然说,霞浦滩涂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深深地吸引着他漂洋过海来到霞浦。
林浩然:我们基本上都是因为看了郑老师的作品过来,然后一传十,十传百。霞浦这边地方海上作业很吸引人,晒海带呀,紫菜呀,整个排列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很少见。
如今,郑德雄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家乡滩涂的宣传和推介上,呼吁保护滩涂资源和挖掘传统渔耕文化,进一步服务摄影艺术、服务霞浦经济个性化发展。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了最初摄影本身的意义,在他看来,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郑德雄:我能为自己的家乡霞浦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感到很欣慰。通过摄影这种形式可以认识全世界很多朋友,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从中得到的快乐是没法用语言来表达。除了我之外,我身边的一大帮朋友、还有政府,我们都在共同努力,把霞浦滩涂摄影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记者手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的滋养中,郑德雄的作品溢满了赤子对家乡浓烈的爱,摄影也成了他一生的挚爱。因为执着和坚守,他让霞浦滩涂之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把一腔热血都献给了心中那片海。
采写:潘琳、金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