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李圆圆:茶香飘逸的青春
人才名片
李圆圆,福建省方圆恒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古田县李氏茶叶家庭农场法人代表,获得“宁德市管优秀青年人才”、“宁德市优秀创业青年”、“宁德市五四青年”等称号。
海拔850米以上的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三清湾,是李氏茶叶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这里地势开阔、空气清新,放眼望去,漫山尽是错落有致、长势喜人的茶树,而在4年前这儿还只是一片荒山。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茶园主人,竟是年仅30岁的返乡创业女青年——李圆圆。
弟弟李军这样评价他的姐姐:“她非常优秀,也很努力,吃苦耐劳,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点。你想象一下一个女孩子能坚持下来做农业,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得到。”
今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宁德新工匠)栏目,我们讲述85后农场主李圆圆的故事。
2010年,李圆圆从云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怀揣着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的梦想,前往上海去拼搏奋斗,仅仅两年已经小有成就,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圆圆,却对土地有着一份难舍的情结。
李圆圆:我在上海周边看到很多农业,但是我就觉得那些农业算不上真正的农业,我认为只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真正健康的、好的农产品。所以我就想到回到我们老家来创业。
李圆圆的老家在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这里峰峦叠翠,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古“高山出好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基地。2013年,李圆圆鼓起勇气做出决定:回到家乡承包荒山,建立茶叶家庭农场,当一名年轻的“农场主”。
李圆圆:我现在做的这个茶叶呢,其实是从我们爷爷辈开始的,那个年代其实我们古田有很多茶厂,都是国有茶厂,我爷爷那时候还是村干部,也都是带领着村民,一起种茶、做茶,他当时也有一个心愿,就是用这个茶叶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但是他这个心愿其实没有完成。我们其实回来的话也是小时候一些理念的东西在我们脑海里一直是挥之不去的。
李圆圆是一名跨专业创业的大学生,对于茶叶种植,她一点儿也不了解。为了学到技术,李圆圆参加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叶专业学习班,系统学习茶园的管理、规划,茶叶的生产加工、茶树的理论知识,还考取了评茶员与茶艺师资格证书。她还专门前往武夷山,在当地的茶场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和管理。
李圆圆:我对茶叶加工这个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是瑞香这个品种,大概我们加工了十多分钟嘛,就是吹热风加上摇青步骤,这个桶里面散发出来一股水蜜桃的味道,当时我整个人吓傻了,我闻了一遍又一遍,我说这个真的是水蜜桃的味道诶,怎么会有这个味道?太神奇了。我的伯伯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个老茶人,六十几岁了一辈子只做茶,像他现在跟我说的,眼睛也花了,鼻子也闻不到味道了,就靠这一双手,我一摸就知道这茶叶到什么阶段了,下一步该怎么做。所以很多东西在我看来都很神奇,特别是茶叶加工。整个过程真的体现了这种工匠精神,就是非常专注,从这个采摘,到毛茶出炉的时候,再加上后面捡梗,再到焙火,都需要四五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出一泡茶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3年底,李氏茶叶家庭农场在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李圆圆成为古田县第一个家庭农场主,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修路成了李圆圆遇到的一大难题。
李圆圆:我们当时回来的时候,这整个山是一片荒山,这里面老人家都说这里是“龙脉”,开山下来不是要挖路嘛,他们都不让的。整个路没有修好之前,我们这个下雨天还是上不来的,都是坐着拖拉机上来的,要致富先修路,这个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然后也都是一直跟他们沟通,最终还是被我们说服了,其实也是造福了我们周边用到这条路的所有村民。
在选择种植茶叶品种前,李圆圆对茶叶市场进行了调查,从发展趋势来看,岩茶的消费者数量在不断提高,于是她决定在自己的农场种植黄玫瑰、黄观音等8个不同品种试制性强的茶苗。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到山上仔细观察茶苗的生长情况。
李圆圆:经常自己在茶园巡山,在逛的时候就发现,一整年过去了就跟我刚刚种下去的时候没太大差别,就心里特别难受,为什么别人的苗长得那么好,我们就根本没长开来,所以就是第一年的时候,心里真的是特别焦急嘛,焦虑,然后又很迷茫的那种感觉,所以就是不断地出去学习。
倾注心力打理的茶园,却给了李圆圆一个沉重的打击。茶树种植的第一年,因为对茶园的管理不够规范,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的茶苗成活率很低,只有五到六成。她粗略算了一下,茶园的资金损失大约有八十多万元。
李圆圆沮丧至极,甚至一度失去了信心,她不敢上山巡视茶园,害怕再看到一颗颗茶苗枯死的场景。消沉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
李圆圆:其实我觉得选择创业,一个人的信念非常重要,创业者最能被打败的就是精神上的失败,信念如果被抹灭掉的话,整个人可能马上就垮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部都是一场空。我后面又重新想了一遍嘛,就是从我最初放弃上海的工作到自己创业,整个过程,整个自己的想法、前期的一些思路,现在说来应该叫不忘初心,当时又坚定地想了一遍这些东西。
冷静下来后,李圆圆开始正视自己茶园管理上的问题,认真比对研究,找到茶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对茶园进行合理的改进,为来年补种做足了准备。
李圆圆还对茶园的未来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她在山里的多条支道分别种上不同的植物,既能让茶园的生物链更加丰富,也为将来向茶文化观光园发展打好基础。
李圆圆:整个茶园布局就是“头顶戴帽子”,就是用一些绿化树,种一些桂花、香樟树,茶叶本身这吸附能力就挺强的,它会吸收这些植物的香气;然后“中间系腰带”“脚底穿鞋子”都是用这些绿化树去做,然后我们茶园现在目前有种了一些很多一年四季不同的水果,包括蓝莓、青柠檬、芙蓉李。
长时间的相处让圆圆觉得,茶苗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会生病、也需要吃饭,而她,就像大姐姐一样,陪着茶苗一起成长。
李圆圆:其实这个茶叶在我看来,它其实跟个小孩一样的,看着它从一年的小朋友,上面枝条没有多少,然后到第二年的时候开始长高,这时候我们就会对它进行一个修剪,所以说到现在三周年多的苗的时候,成长得非常快。我是陪着它经历风雨的,然后看着它跟我一起长大。
天道酬勤。通过3年的管理,2016年,茶园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收获。令李圆圆感到惊喜的是,她平生采摘加工制作的第一道茶,在当年的宁德市第七届茶王赛上,一举斩获了一个金奖和两个名优奖。这次成功带给李圆圆的不仅是大家的肯定,更是她继续前进的动力。
李圆圆:到今年年初的话,我们已经没有补种茶苗了,成活率有达到100%,然后今年的话我们产量大概今年一整年会做到一万斤精制茶,然后产量已经慢慢地上来了。
目前,茶园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共有茶树750亩,林木400多亩,水果300多亩,一条从山底通往山顶的12公里水泥路也已开通,茶叶加工厂房正在动工建设中。8月中旬,李圆圆还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果香茶叶产品——“习若自然”蜜桃青茶和柠檬红茶。
李圆圆:我做的这几款产品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都是原味原叶的茶包,我更注重的是这个茶喝起来本身的一个口感,我觉得好茶一定是第一是好喝,第二是这东西一定要健康,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高山毓风骨,云雾赋神韵。”李圆圆希望,未来能凭借着家乡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思路,建设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生态型高优农业区,不仅能带动周边的乡村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投入到中国农村未来发展中来。
李圆圆:我们对家乡这片土地还是有这份热爱之情吧,未来我希望一开始出发的这个方向不会变,让我的品牌在市场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我们。
记者手记
参观李圆圆的茶园时,我惊叹于她在陡峭山路行驶时的轻车熟路,惊叹于她一眼就能认出茶苗的年份和品种,更惊叹于她在追梦路上的坚持、付出、敢闯敢拼。巾帼不让须眉,她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奋斗。
采写:魏苏熙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