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6月18日,谢爱仙带着对未竟事业的不舍去世。遵其遗愿,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仙游县龙华公墓区。龙华,是他默默躬耕16载的沃土。

谢爱仙1964年出生于仙游钟山,1984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仙游县农技站干部、龙华镇科技副镇长、大济镇党委副书记、鲤南镇人大主席、龙华镇人大主席等职。

他匆匆走了,57岁的生命里程镌刻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人如其名,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挚爱的仙游大地。

扎根农村 燃尽生命

“2019年7月,因胃出血住院治疗;2020年11月,因胆汁淤积再次住院;2021年1月,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他带病全程参会……”谈及谢爱仙,龙华镇人大办主任陈绍玲声音哽咽。

龙华二中争创省三级达标校、龙华镇佛像工艺产业发展座谈会、依托仙门寺和龙华寺发展乡村旅游……去年8月以来,谢爱仙主抓的工作仍一桩接一桩。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日益消瘦的他拖着病躯坚持在农村基层一线奔忙。

“老谢亏欠‘小家’,奉献‘大家’,扎根农村37年,无怨无悔。”谢爱仙遗孀周志丽对记者说,“在谢爱仙的言传身教下,儿子谢凛凛也选择在基层工作,现任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人大主席,也是一个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的拼命三郎。”

今年4月7日一大早,周志丽准备去马甲镇看看几个月不曾谋面的儿子,为谢凛凛做一顿午饭。临行前,她打电话给谢爱仙,但无人接听。“他工作起来,专注得很。”周志丽说,当时她不以为意。回仙游后,她准备了点吃的,想给忙起来有一顿没一顿的丈夫送去,可又打了2个电话,还是无人接听。傍晚时分,她赶到谢爱仙办公室时,才发现丈夫口吐鲜血,已昏迷不醒。

心脏夹层破裂的谢爱仙被救护车送到仙游县总医院时,命悬一线。经过手术抢救,虽暂时保住了生命,但因严重缺血,身体极度虚弱。不少同事闻讯自发前往献血。躺在病床上的谢爱仙叮嘱家人:“一定要把献血者的名字记下来!”

躬身实干 振兴产业

“6月12日,谢爱仙从省协和医院转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县茶叶产业协会换届选举情况。”龙华镇农技站站长胡良双说。

茶业是龙华镇的支柱产业。该镇拥有126个茶叶初制厂,“仙溪”乌龙茶名扬省内外,茶叶年产值达4亿多元。仙游县蔡襄茶叶研究院、仙游县茶叶产业协会都设在金溪村。

然而,作为产茶大镇的龙华,至今没有一个供茶农展示优质产品的销售平台。建设“龙华(金溪)茶叶一条街”,是谢爱仙任龙华镇人大主席期间力推的重点项目。“建成‘龙华(金溪)茶叶一条街’,可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谢爱仙等人大代表在县人代会上多次提出议案,建议加强茶产业链建设。

鲤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郑金辉说,2009年,他在金溪村任大学生村官。时任龙华镇党委综治副书记的谢爱仙经常邀请市县农业局、科技局技术人员,下乡为村民传授制茶工艺。

打造茶叶特色名片,谢爱仙在龙华镇工作期间对此常抓不懈。胡良双说,谢爱仙曾5次组织镇干部前往武夷山茶博会考察,学习借鉴斗茶赛等成功经验。2017年,龙华镇首届茶文化节·书画采风活动在金溪村举办。2019年,东岐村举办高山茶斗茶赛。2020年,金溪茶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一期项目于去年7月投产。该项目建成后,预计青茶年产量可达1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发病住院前一天,谢爱仙还与瑞康科技有限公司洽谈,以期引资建设龙华茶叶批发市场。

龙华镇项目招商办主任林元海介绍,谢爱仙在大力推动龙华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在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方面倾注不少心血。在他推动下,金沙食品薏米深加工基地、百合农业种球培育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完善了龙华农业结构、带动了农户就业增收。

2020年,同济大学专家规划设计的老年创业园项目列入龙华镇招商引资清单。今年初,在仙游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谢爱仙等代表提议,将龙华镇打造为康养文旅特色小镇。这一议案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大势,进一步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争取政策、协调工作、招商引资、调研考察、产业谋划、项目建设……谢爱仙的足迹遍布龙华镇各个村居。

“谢爱仙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做好选址规划,他多次带设计人员到现场勘察。去年,龙华镇卫生院顺利迁址龙华西高速路口。”参与此项工作的貂峰村党支部书记吴建仙对记者说。

心系群众 诠释忠诚

“谢爱仙时刻将群众装在心里,把征迁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事隔8年,大济镇山岑村征迁户们还清晰地记得,时任大济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谢爱仙秉公处理村组干部侵吞沈海复线项目征地款一事。

当时,山岑村苦溪村民小组组长利用土地丈量的机会,将原本属于苦溪村组的土地划给相邻的蒲山村顶头村组,再伙同顶头村组组长,将这部分土地征迁补偿款5000余元私分。

谢爱仙经过深入走访、调查,最终确认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属实。他连夜来到这2个小组长家做思想工作。经释法析理,这2个小组长感到自责,主动提出辞职,并退还私吞的5000余元征地补偿款。

谢爱仙举一反三,向镇党委建议,在村账镇管的基础上,实行组账村管。这一全市创新举措,将村组账目的监管漏洞堵上了,也换来村民们安心放心。

谢爱仙工作雷厉风行,尽心尽责,待人和风细雨。“他总是将心比心,经常与征迁户彻夜长聊,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鲤南镇玉田社区居委会主任黄金平回忆,2014年,时任鲤南镇人大主席的谢爱仙挂钩新厝路项目征迁,以诚心换真心,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用1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176户、2万多平方米的征迁任务。

本报记者 刘永福 通讯员 谢凌帆 郑志忠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