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赤脚,身挎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布包,讲话掷地有声,一副老实巴交的农民形象,这就是陈元棋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眼前的陈元棋显得高大无比,特别是他的内心,流淌着善良、正义的血液,集聚着满满的正能量。

陈元棋以一颗舍己为人之心,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见义勇为的正气之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完美地诠释了大爱无声,善行无疆的定义,并把它作为好家风传承下来。曾三次被省、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011年12月,陈元棋入选“中国好人榜”名单,在当地传为佳话。受其影响,陈元棋的妻子陈玉梅乐于助人,2009年9月,被评为莆田市“三八红旗手”;陈元棋的儿子陈晓晖则用自己见义勇为的行动,展示当代热血青年的精神风貌。

英雄不论出处

陈元棋于1954年出生在秀屿区东庄镇石码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但是他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别人。特别是看到别人有难处时,他总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陈元棋原先在莆田市福利机砖厂负责保卫工作。1996年4月的一天夜晚,当他巡逻在厂区出口处万松岭路段时,发现在通往南山村附近有3个人影,直觉告诉他这几个人甚是可疑,似乎与最近周围发生的入室盗窃有关。于是,他拦住对方进行盘问。其中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人主动走近与其搭腔,而另一个人则绕到后面,趁其不备,用木棍击中其手臂,手中的手电筒被抛出了很远。陈元棋使出浑身力气与歹徒搏斗,但在三个人的左右夹攻下,他被打晕在地。等他苏醒过来,周围一片寂静,负伤的他连滚带爬回到宿舍,却已是伤痕累累,整整治疗了50多天才恢复过来。

有人劝陈元棋,今后巡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自讨苦吃”。可他却说,见恶不除三分罪,我哪能打马虎眼?同年9月,正是当地甘蔗成熟的季节,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村民受利益驱使,出现偷抢甘蔗的不良现象。为及时有效制止这种不法行为,陈元棋主动请缨蹲点值班,为了份外的事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一天子夜,他发现在通往蔗园的小路上,有2个人抬着偷来的甘蔗缓慢地走着,就立即上前阻止。岂料,其中一人乘机喊来了其他的同伙。无奈他孤身一人,被歹徒棒打、刀砍、砖砸,造成头部、身上等多处受伤。后来虽经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落下了经常头痛、晕厥的毛病。

面对一次次的负伤,陈元棋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见义勇为的信念。在他看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人的一种本能。面对记者探询的目光,他坦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受父亲“做人做事不要违背道德良心,看到不法行为或他人受难时,不阻止不援助是一种失德”教诲的熏陶,还有自己也一直坚持的“道德为友,仁义为师”这一人生信条的影响。

行善不分大小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元棋因身体负伤,不得不离开自己钟爱的保卫工作。但他并没有停止自己见义勇为的步伐,依然怀着那份热忱,在他人面对死神和灾难威胁时挺身而出。

1999年12月21日傍晚,东庄镇石码村村民陈元来一家外出劳作时,家中因草木灰自燃,引发火灾。在家煎药的陈元棋看到村东上空浓烟滚滚,意识到发生了火灾,就立即喊上自己的妻子及孩子,带上竹梯及水桶去救火。面对熊熊烈火,陈元棋奋不顾身,一面呼喊乡亲们一起支援,一面冲进室内就近灭火。因烟雾熏眼,他误踩在烧透的木材堆上,经挣扎翻滚,带着火苗撬门窜出,其头发烧焦,手、脚及躯体部分已被烈火灼伤。但他不顾摔伤、烧伤,依旧不下火线,继续带领乡亲们救火。一直到火被扑灭,他才在妻子的搀扶下回家。由于火烧灼伤,他经过了40多天的治疗才得以康复。当他得知陈元来因火灾烧了木料家财以至无力重建家园时,他又与妻子商量,把自己欲建房的一些建筑材料无偿运载到陈元来家,妻子不但支持他的做法,还夫妻双双既出工、又掏钱帮助其恢复原貌。直至工程完工,夫妻俩才回家。

2008年11月2日凌晨,新秀路石码段传来一声巨响,震醒了家居路旁的陈元棋。他的心一阵揪紧,意识到可能出车祸了。于是,陈元棋拿起手电筒赤脚冲出家门,循声奔至出事点。打开手电筒一照,现场的惨状让他一下子懵了:一部大卡车与一部手扶拖拉机发生严重碰撞,拖拉机被撞倒侧翻在路沟旁,车上石头四处散落,一片狼藉。而此时,司机身体被紧紧地夹在石堆中,动弹不得,鲜血正顺着脸颊往下滴。救人要紧!拨打“120”和“122”请求救援后,陈元棋与赶来的老伴一道立即用双手一块块地搬开石头,救出司机并抬到绿化带上,按住人中,喂饮开水,拉扯布条简单包扎止血后。陈元棋叫醒了邻居村民,一起保护现场,合力救出被困在大卡车上的另两名伤员。虽然,在施救过程中,陈元棋的腰、胸被铁杆砭伤,手脚被石块擦伤,但他都忍着伤痛不吭声。救护车一到,陈元棋又不顾年老体迈,随车护送伤员到医院,并通知其家人,直到伤员家人到来才悄然离开。

陈元棋多次见义勇为的壮举,都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们。虽然因为多次的见义勇为而使自己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后悔。“我虽然老了,但我常用‘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的做人准则去教育家人,去影响他人,为人要做好事,永远做好事,并为许许多多人做好事。舍己为人,平生无悔。”一句简单的话,让人不禁为老人那博大的情怀而深深感动。

陈元棋的妻子陈玉梅是个热心人。平日里,一旦邻居有困难,或是需要帮助,她都会伸出援手,第一时间给予关心,成为村里的“陈大姐”。

接力传递爱心

陈元棋助人为乐的行为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秀屿区委组织部、区国税局等部门在举办“道德讲坛”时,还邀请陈元棋前去讲课。

“做好事是不分场合,也不论大事小事,只要碰上了,就要去做。”陈元棋告诉记者。每次邻居家发生纠纷,他都会主动上去调解。有现场阻止械斗、也有当场化解矛盾。每当出现此类事件,陈元棋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苦口婆心地做双方思想工作,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化当事人。这几年,经他调解成功的邻里纠纷就达8起。

熟悉陈元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十分简朴的人。至今他仍居住在仅一层的瓦房里,自食其力。采访后得知,因公致残的陈元棋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经常出现抽筋、晕眩,每天都要靠吃蚂蚁胶囊来医治。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劳动,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贴补家用。

从小受到陈元棋见义勇为行为的影响,陈元棋的儿子陈晓晖处处表现出友善、博爱的举止。他已经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爱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

2009年8月1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一家网络公司,26岁的陈晓晖准时前来上班,每遇到一个同事,他都点头笑着问好。有点歪斜的鼻子让他的笑容不太“美观”,但他丝毫不介意。每当有同事问起他的鼻子,他都回答说:“不小心撞歪的。”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歪鼻子是他在一次见义勇为中被人踢伤的。

“救命啊……”2009年7月26日中午,东庄镇湖下山附近池塘边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正在干农活的陈晓晖扔下锄头,飞奔救人。赶到池塘边,只见一个小孩指着水里,急得直跳脚。虽然小孩语无伦次,但肯定是有人落水了。陈晓晖二话不说,脱了鞋子就往水里跳,在浑浊的水中努力寻人。突然,他不小心被池塘底一块突出的石头撞了胸部,但他忍着痛,潜入水下继续搜寻。终于,在深水乱石中找到落水少年。然而,少年因惊慌,不断地挣扎,竟一脚踢在他的鼻梁上。顿时,鼻子感到火辣辣地痛。然而,他顾不上自己,依旧使出全身力气把少年托出水面。

陈晓晖慢慢游到池塘浅滩,把少年抱到岸上,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少年吐水后渐渐苏醒,而后陈晓晖背起少年,把他送回家。当少年的父母了解事情经过后,感动得流下泪来。得知他的鼻子被踢伤了,少年父亲进屋拿了一沓钱,塞给陈晓晖,但他没有收。陈晓晖说,任何人遇到这种情景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陈晓晖说:“父亲经常教育我,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说的就是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2010年9月,陈晓晖被授予“莆田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陈晓晖说:“我的鼻子被踢歪,丑了些,但我没后悔过,因为我挽回了一条生命,很值得!”

采访中,陈元棋告诉记者,如今儿子延续了“道德为友、仁义为师”的家风,让他很高兴。他说:“我们要一辈子做中国好人。”好人陈元棋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合力向前,一辈子做中国好人。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