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图为曾永福(左二)带领民警到路面现场检查创城工作。

“创城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自“交通大整治,助力文明城”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秀屿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曾永福连续多日带领一线民警走街串巷,督查指导,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精准精细管理格局,不断推进“城市畅行”,为莆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曾永福2002年参加公安交警工作。2021年,他调到秀屿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成为该大队建制以来最年轻的一任大队长。同年4月,全市公安交警体制改革。面对队伍重新整合后,万事开头难的局面,他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总结在市区的交通秩序管理经验,并结合秀屿实际情况,实施队伍建设系列工程。为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团结向上的交警队伍,他采取春训大练兵、主题党日活动、警营文化活动、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多种措施,不仅逐渐提高大家的职业技能、组织纪律性,也增强了全体警员对大队的认同感、归属感。

近期创城攻坚,交警部门责无旁贷。曾永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针对背街小巷停车难、停车乱等老百姓深受困扰的难题,他把施划、增设停车位作为背街小巷提升文明交通秩序指数的配套工程之一,在不影响道路通行情况下,充分利用、盘活“边角地”,应划尽划;夜间在老旧小区周边停车的,不影响通行的,不贴单、不处罚,让群众“有序停”“安心停”。

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曾永福回应呼声,在开展路面整治、隐患排查、安全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求各中队主动站到交通管理创新的“前沿阵地”,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根本任务,推动交通安全工作由治标型向治本型、由突击型向长治久安型转变。

为深入解决边远农村寄宿制学生周末、节假日“回家难”问题,他紧密联合交通、教育、校方、公交集团等单位,开展多方调研论证。经过前期充分筹备,去年7月14日,全市首批学生定制公交在秀屿开通使用,广受社会肯定。

鉴于东庄镇每日来往大型运输车辆多,与电摩混行极易导致碰撞事故发生,同时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他在东庄镇混合通行的三车道道路推行大型货车居中行驶,减少与“右侧通行”电动车、摩拖车冲突,消除车辆混行隐患。

为保持酒驾醉驾严管态势,今年2月,他在全市率先实行涉酒案件“七必问”,联合文明办、文旅局对涉酒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开展涉酒案件深度调查。

在他的支持下,埭头中队推出了“小小读书郎 戴着头盔上学堂”校园安全头盔守护行动,推动“一盔一带”交通安全工作由“交警行为”拓展为“学校行为”“家长行为”。

与此同时,曾永福每周都会模拟创城检查考评,并在调度会上通报检查结果,让相关责任人“红红脸”“出出汗”,并要求限期整改落实,确保创城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落实。

“少伤亡就是最大的政绩。”曾永福常说,只要对事故预防、对群众平安出行有利有益的事,他都会积极尝试,从中优化完善措施,推进交管治理水平提质增效。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从警20年来,曾永福先后6次被评为市“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个人嘉奖5次。

本报记者 吴伟锋

通讯员 赖彩艳 文/图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