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2021年5月,我从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提任到凤都镇担任纪委书记。凤都镇是传统的食用菌产业大镇,近年来凤都镇围绕古田县“菌业强县”目标,着力建设“古田百亿食用菌产业园”,“栽下梧桐引凤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上任以来,我深入落实省纪委李仰哲书记在宁德调研时提出的“乡镇纪委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等好传统好作风,把主要时间、精力花在摸实情、促落实上,对村情民意了如指掌”的指示要求,推动凤都镇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




刚提任时,我是第一次到乡镇工作,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纪检新兵”。面对新的工作角色、新的工作领域,我深深地感受到“能力恐慌”。带着未知和困惑,我开始了我的纪检监察工作生涯。还没来得及适应工作环境,就迎来了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信访举报件。面对信访件中的举报内容,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如何着手,面对当事人我不知道如何询问,面对初核报告一次又一次的被驳回补充核查,那时我才发现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单靠那几本工具书就能做好的。
于是,我沉下心向挂点领导请教、向业务科室学习,翻阅之前卷宗,一遍又一遍梳理案情,真相也逐渐清晰起来…当信访举报人签下“满意”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久违的喜悦。看着厚厚的卷宗,两个月的工作历历在目,我不仅学到了纪检监察工作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也体会了作为一名纪检监察人的隐忍和担当。



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成效直接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乡镇的纪检监察干部更需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沉到基层去、深入百姓家,善于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做到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一线。
我是漳州人,在古田农村最大的工作障碍就是语言不通,上任以来,我坚持把走村入户跟群众打交道作为每周工作的必备功课,慢慢听,细细讲。去年11月份,我到长坑村走访困难户,询问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村民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记啊,几年前刮台风房子漏水了,跟村干部说了,没有用,其他村有领到钱的…”。我当时就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涉及到侵害群众利益、侵占救灾资金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针对村民所反映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核查组,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取证,掌握了长坑村原村委会主任董某截留侵占2016年度4户20人次自然灾害补助资金的事实。我们随之启动立案程序,董某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理。同时,我们注重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督促董某将侵占的补助资金还给受灾村民。当钱重新发回到群众手中,看着群众满意的笑脸,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岗位的价值所在。



乡镇纪委信访举报工作直面基层群众、直面问题矛盾,只有做到信访问题调查清楚、积案症结处理到位,才能有效减少信访积案存量、遏制信访增量。
我镇信访人员老胡长期举报桃源村村主干,情绪夸张,言辞激烈。针对这一历史遗留的“三多”信访积案,我决定借着开展“清风护航”行动的机会,给它来个一举摆平。我巧用“抽丝剥茧”法,对事实经过进行逐一核实,形成了客观全面的台账。在事实清楚、举报失实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到老胡家中回访反馈。但事情并不顺利,前两次老胡分别以“我反映的问题你们又解决不了!”“要能解决早解决了!”等为由拒绝了我们。得知老胡有个大舅子老刘在县司法部门工作,两人关系不错,我们决定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请老刘先跟老胡沟通。
当我们第三次联系老胡入户的时候,老胡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书记,你们如此重视,我很感动,我愿意配合!”随后,老胡向我们敞开心扉聊起其信访意图,我以相关法律政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纠正他“以访谋利”的错误思想。最后,老胡明确表示息诉息访,并在反馈记录表上签下“满意”,该积案得到彻底化解,桃源村换届得以顺利完成。
人民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回首近一年来,工作中的日日夜夜让我一次次明白是什么支撑着我在这条光荣的路上无畏地前行,那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忠贞信仰,是纪检监察精神的时代感召,是出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未来,我将继续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赓续前行,与我们广大的纪检监察干部携手并进,一起迈向未来!
供稿:古田县纪委监委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