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廖晓晖在不,俺是上湖村的贫困户,来找她当面答谢,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当前,脱贫攻坚战役决胜的冲锋号已经全面吹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勇当先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基层干部的风采,廖晓晖同志就是其中一个。
廖晓晖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走过25年时间。白天能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少之又少,走村入户到村里指导工作,只有在晚上下班时间,才能有空回办公室处理文字性工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还记得,2019年8月在下村走访贫困户过程中突发肋间骨神经痛,医生让她住院,但是廖晓晖顶着压力、忍着疼痛,仍然坚持工作。同事们劝她休息,她笑着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干,我的病忍忍就过去了。”
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廖晓晖从小事做起,随时检视内心,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困难,她总能坚持笃定,笑呵呵地迎难而上,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上湖村贫困户是全镇最多的村,帮扶联系人也比较多,《扶贫手册》的填写也是五花八门,而规范填写《扶贫手册》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她带领包村工作队发挥“绣花针”作用,对《扶贫手册》进行反复检查、详细核对,督促帮扶联系人整改,确保填写规范准确。她将贫困户基本信息材料整理成一户一档,归纳装袋,以便随时查阅。一年来,市巡查组及各级部门领导先后到上湖村开展扶贫工作检查调研工作,他们对《扶贫手册》填写工作都大为赞赏。这是对包村工作队人员全力付出的肯定,也是廖晓晖持续迈进扶贫工作的动力。
廖晓晖坚持每周主持召开包村工作队、村干部工作例会,共同学习扶贫政策,提升业务水平,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广播、海报、走村入户等途径宣传扶贫政策,同时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脱贫攻坚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落到实处的责任和义务。在精准扶贫的摸排过程中,她发现了熊在钦户是重点监测户,于是她根据这个困难户采取了特殊的政策,通过产业扶贫进行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她早已把贫困户当自家人,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她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用力,不辱光荣使命。
“铿锵玫瑰,铿锵行,扶贫路上拔穷根。”
廖晓晖带着感情、带着坚毅,以女性特有的顽强、细腻和执着走村入户,投身扶贫工作,带领老百姓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把为民解难题当成自己的一种快乐。在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中,她主动联系家庭农场合作社,组织村里召开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申请会、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分析会等,保证扶贫资金准确下发、有效使用,帮扶带动贫困户27户家庭享受到产业扶贫的优惠政策,并协同同事逐一认真落实,做出实效。
村里的干部文化水平较差,理解能力差,廖晓晖总是不厌其烦反复沟通、耐心讲解,深刻理解了才肯罢休。一些不易完成的工作,她总是身先士卒,先做个模板,再教村干部,这样工作就容易完成了,她常说:“工作累点苦点,困难再大,克服了就过去了。”
廖晓晖还充分利用人社中心的平台,积极为贫困户推荐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先后帮助12名贫困户到市政管理、保洁员等岗位实现就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在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的同时,积极清除群众思想顾虑,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勤劳致富。她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就业本领,增强致富信心,让贫困户从等、靠、要式的被动扶贫,转变为我要致富的行动。贫困户的家庭收入逐步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
下一阶段,廖晓晖将继续引进增收致富带头人或者农业大户,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全村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精准扶贫户的精准脱贫。有付出就有收获,当她看到贫困户脱贫后的喜悦,以及群众对她满怀期待和信任的目光,证明了她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扶贫成效,她无怨无悔。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