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泉州市安溪县扶贫办主任陈永春:甘当雪中送炭人 不为锦上添花者

2021-03-25  学习强国泉州晚报强国号

作者:陈林森 胡水利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时隔多日,回忆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的画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泉州市安溪县扶贫办主任陈永春仍历历在目。这份胜利战果的背后,陈永春用十年光阴,倾注一腔热忱,深度参与到脱贫攻坚安溪答卷的书写中,将小康路上的安溪样板打造成了一道在全国亮丽的风景线。 泉州晚报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胡水利

从北京返回安溪后,陈永春再度走访看望已脱贫的施木荣家。(陈林森 摄)

结穷亲 危难时刻伸援手

真扶贫、扶真贫一定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甚至不做锦上添花的事。这是陈永春自2011年起专事扶贫工作以来,最常在内心告诫自己的一番话。

从首都返回茶乡后,陈永春一刻也闲不住。31日一早,他驱车来到虎邱镇美亭村自己挂钩的昔日贫困户林金财家和施木荣家。此行目的十分明确,一则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递给两家人,二则再跟进追踪两家脱贫后的生活状况。在施家门口,施木荣的老母亲一见到陈永春,便激动地拉起他的手往家里走。曾是省定贫困户的二女户施家,一家五口仅有施木荣一个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8年,陈永春与施家结为亲戚,积极帮助其发展养殖种植、介绍务工岗位等,一点点增加了施家的收入。2019年,在走访中得知施家的屋顶漏水,陈永春旋即帮忙协调列入农村住房改善提升工程,让施家住上舒心房。去年,施木荣年仅11岁的二女儿患上肾积水,手足无措的施家人向陈永春打去求助电话,陈永春连忙为施家联系医院并协调出5000元费用帮助小女孩进行手术。

急贫困户之所急,这样的雪中送炭,尚卿乡的谭江洪、廖翠兰夫妇俩,先于林、施两家品尝到了陈永春带来的甜果。在陈永春的挂钩帮扶下,一穷二白的夫妻俩获得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和1万多元用于采购藤铁加工设备,仅用一年时间就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顺利摘掉国定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夫妻俩年收入近十万元。令陈永春十分欣慰的是,知恩图报的夫妻俩向尚卿乡扶贫开发协会捐款上万元,希冀更多的人加入扶贫事业,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强大后盾,摆脱生活困境。

拔穷根 一切付出都值得

截至2015年底,安溪仍有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58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

彼时,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这道必答题,摆在了当地党委政府面前。从多年来的扶贫经验中寻找突破口,陈永春在建档立卡内业资料上下了一番功夫,在全市率先创设了范本,并领先全省推行扶贫手册小红本,让贫困人口应纳尽纳、一个不漏。在全面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陈永春不断思考让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体也走出困局的有效抓手,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在他的参与制定下,2018年,安溪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对象帮扶方案》,将收入仅略高于泉州低保标准的边缘群体纳入了重点监控范围,针对2016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灾返贫的贫困户、非建档立卡对象中因病、因灾致贫对象这两类困难群体,量身订制了一整套帮扶措施,并配套了每年高达1000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去年,安溪又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贫困边缘村、边缘户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拿出1500万元资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扶持20个村财收入低于10万元非建档立卡的薄弱村,并给予包括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动力户、受灾户等六种对象在内的贫困线边缘低收入群体一系列保障,实现了层层兜底。

这份荣誉并非只是对我个人的表彰,其实是安溪全县扶贫干部共同的勋章。越来越多的人摆脱苦日子、过上甜日子,让陈永春直言一切付出都值得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