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疯子”

——浦城县创业致富带头人朱惠杰的扶贫故事

 

稻田免耕,直接插秧;羊群 割草机,鸭子护理工,野蜂鸟群除虫帮手;稻田里不施除草剂、农药和化肥,这样在山垄田上种水稻,真是个疯子”。这个在当地农民口中的“疯子”,就是浦城县临江镇万安村的一普通村民——朱惠杰,也是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朱惠杰出生于1967年,5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只能在地上爬行。1988年,他的脚部进行了矫正手术直到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对于朱惠杰而言,除了直立行走的路,还有一条有机种植的路同样走得艰辛。

2016年,他在临江镇余元村向村民流转了近200亩山垅田,建立浦城县优谊源家庭农场,开始尝试有机稻种植。因特殊的种植地点和方式,刚开始他的有机稻种植一直不被人看好,大家都说第一年可能有点稻谷收,到第二年就要绝收了。但朱惠杰却觉得,比起平整的田地,山垄田不容易受邻近田地上的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的影响更符合水稻有机种植的要求。

在一般人看来,田地种植稻谷,至于是否有机,只是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分寸问题。而在朱惠杰看来,农田是有生命的,是他的合作伙伴。不施用除草剂、农药、化肥,是为了让农田的身体更健康。在朱惠杰眼中,施用了各种化肥农药的田地板结,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一直相信,施行有机种植,如果田地够健康,也可以高产。更重要的是,有机水稻产出的大米,一定比普通大米更好吃。终于,在他的不断坚持下,这些稻田第一年亩产250公斤第二年亩产350公斤第三年亩产400公斤还获得了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图  朱惠杰带动当地村民开展有机稻种植(挑秧苗)

2    朱惠杰带动当地村民开展有机稻种植(插秧)

3   鸭子在田中除草

水稻的纯生态种植初有成绩,如果借用他人的加工厂进行水稻加工,原本纯正的有机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于是,又开一家大米加工厂,从源头上保证水稻品质及安全生产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朱惠杰多次走访知名企业、线上平台,不仅将有机大米卖给给当地居民还远销厦门、广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大城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的方式,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让自己的产品走进超市,远销各地同时,更多当地的农民一起探索,尝试有机水稻种植,提高大米品质,打响“浦城大米”品牌。

对水稻纯生态种植的试验,朱惠杰觉得自己收获很大。这种收获,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2014年,朱惠杰突然接到他的中学物理老师李学军的电话。李老师告诉他,知道他倾其所有在试验水稻的纯生态种植,便给他汇来10万元,希望他的试验不要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2016年,他的中学生物老师沈老师在电话中交代朱惠杰:无论怎么试验,我们都不能伤害土地和农民。突然间,朱惠杰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之前,他很自豪于自己对水稻纯生态种植所取得的成绩;现在,他渴望把这些成果分享给所有愿意学习的农民。于是,2017年他主动向浦城县临江镇人民政府提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要求,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以入股、用工、技术指导等形式共带动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签订了“三年协议”。

要扶贫先扶志,朱惠杰用自身“身残智不残”的实例激励着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贫困户的脱贫增收加了“一把劲”,带动的36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达3800元。他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贫困户帮助,在生活上也不时地送上温暖,经常给贫困户发放有机稻米和生态鸭。朱惠杰认为,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普通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2018年,通过申请、推荐、审核、确定等程序,他成为了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并参加了创业培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及实用技术水平。

4-5    朱惠杰为贫困户送物资

他尊重土地又敬畏生命,他身患残疾却目光长远,他努力致富却不忘乡亲……这就是朱惠杰,一位身残志坚,常年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疯子”。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