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12月7日,寿宁县犀溪镇武溪村农业种植大户魏成福与邓乾英夫妇在收购商的帮助下将刚收获的槟榔芋装上货车,丰收的喜悦在俩人脸上绽放。今年,夫妇俩的农作物喜获大丰收,年纯收入达16万元。
“38亩水稻,收成360担,每担220元,计7.9万多元;槟榔芋50亩,收成3.75万公斤,收购商到田间地头直接收购,每斤2元,计15万多元。两项共计收入近23万元。今年,种田纯收入可达16万元。守在家门口耕作田园,一样可以过上幸福生活,比去外面务工强多了。”邓乾英向笔者算了算她家今年的收入账,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的大丰收,得益于夫妻俩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超前眼光与积极参与。
“以前,我和老伴只种水稻,除了自家的田还开恳了很多别人家的荒田来种。投入的时间和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比较多,辛苦一年下来50多亩田只赚个10来万。“邓乾英说。
今年初,夫妻二人想双管齐下,利用刚开垦的60亩山地种点别的。他们与松溪县芋头商签订了收购协议,由收购商提供槟榔芋种苗、有机肥、药水、技术指导和包销。此后,他们将连片的50亩山地种上槟榔芋,38亩水田仍然种水稻。
“种芋头时我们采用覆膜技术免除锄草的麻烦,用工成本只有种水稻的一半,加上这边海拔高不需要喷施农药,成本更低了,每亩成本不到1000元。我夫妻俩加上儿子农忙时帮忙就可以忙过来了。用水田种植的个头大的可达2公斤,每亩产量1300公斤以上,亩产值5000多元。今年由于种的田缺水,不然产量可达5万公斤呢。”邓乾英说。
目前,邓乾英家的芋头已全部被收购商收走,由于品质好,收购商还将每斤收购价提高了0.5元,并表示今后村里种多少他们收多少。邓乾英一家的信心更足了,他们打算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并留了可种200亩的种苗。
借助邓乾英一家的成功示范,犀溪镇政府准备大力发动村民种植槟榔芋,推动“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犀溪镇镇长林峰表示,犀溪的土壤与海拔高度十分适合槟榔芋种植,并且农业种植有很好的优惠政策,种水稻20亩及以上就可获得补助,镇里正向农业农村局反馈,争取将槟榔芋种植纳入农业补助范围,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种芋头有定单,不愁卖,只要勤劳肯干,靠着耕种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邓乾英说。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