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一群群土鸡、土鸭、大白鹅在百花果藤架下、田园里嬉戏觅食;饲养它们的主人张高发与儿子张金春一起,正在旁边的稻田里忙碌地收割搬运稻谷……10月16日,记者走进斜滩镇楼下村八斗洋自然村,看到这对父子二人依靠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在村里盖了小洋楼,过上了好日子。
张高发今年62岁,多年前妻子因患重病去世,他孤身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张金春并供他上大学。2014年,镇里将他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高发家获得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补助,并大力发展生态茶叶种植,2016年顺利脱贫,儿子也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2017年,张金春大学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选择了回老家创业。
“八斗洋村树木葱郁,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回乡发展生态种养殖业,我很有信心。”带着这份自信,张金春迅速投入到生产发展中。他发现村里很适合生态土鸡鸭养殖,就成立了八山生态农场,依靠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及亲朋好友帮忙,买了约2000只鸡、鸭、鹅苗,开始了辛苦的农场生活。
父子俩立足生态理念,采用纯天然生态放养方式,只喂食玉米、稻谷、蔬菜,从不使用激素、催肥等手段,确保每一只土鸡鸭品质优良。他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将土鸡鸭卖往全国各地。因土鸡鸭品质和口感好,深受省内及上海、浙江等地的客户喜爱。两年来,先后出栏土鸡、鸭、鹅等7000多只,销售额达70万多元,并带动了5户村民参与土鸡鸭宰杀、包装等生产经营,共同致富。
在发展生态养殖的同时,父子俩还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拓展百香果、猕猴桃、水稻、蔬菜等多种种植业。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父子二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让家庭收入翻了几番。2018年,他们利用辛勤劳动所得及造福工程补助,在村子里盖了一座小洋楼,搬离了原来居住的破旧老宅,住上了新房。同时,还被评为寿宁县脱贫攻坚“脱贫之星”。
“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都得益于精准扶贫好政策。”张金春感慨地说道,接下来,要继续抢抓好政策、好机遇,不等不靠,努力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寿宁县融媒体中心 吴苏梅 郑永桦)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