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寿宁新闻网讯 吴雨珍  郑永桦 近日,在凤阳镇官田村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里,记者看到缪文钦正在查看葡萄树长势,教导社员修剪葡萄枝,为今年的丰产增收做着一系列准备工作。

图片

图片

缪文钦是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年,缪文钦返乡创业。他通过种植葡萄,示范带动了凤阳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凭借葡萄产业的发展,给乡亲们带来致富的机会。他带头成立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解决了资金、技术、销售上的困难,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图片

平时,缪文钦一有空就会到葡萄园和社员家里逛逛,了解果园的近况和社员需求是缪文钦一直以来的习惯。在他看来,社员就是“创业合伙人”,缪文钦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他们提供技术上、资金上的帮助,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如今,葡萄产业发展到将近1万亩。

图片

据悉,2012年回到凤阳乡休假的缪文钦发现葡萄产业前景可观,而且凤阳土地荒废,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或在外打工,大多数的家庭只能维持温饱,十分可惜。于是,想为家乡做些事的缪文钦果断结束了深圳经营的茶叶店,返乡创业。他先是种了五十亩,带动了一波打工的回来,渐渐发展到一百多亩,感觉效益也不错,渐渐地返乡的人增多起来,他就鼓励他们都来种葡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凭借葡萄产业的发展,给乡亲们创造致富的机会,因此,他带头成立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图片

创业初期,缪文钦考虑到葡萄前期资金投入的门槛较高,许多农户会望而却步,便通过合作社协调担保,为种植户解决了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问题;一方面,缪文钦争取项目支持,减轻生产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专家、种植能手为种植户授课、入园指导。采取“以点带面、一对一帮扶”的措施,在技术人员带领下先培育一部分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队”,为社员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对于年老的、贫困的、领悟能力差的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社员的种植技术齐头并进。销售问题上,大力推广高山晚熟“锌葡萄”品牌,统一商标,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为社员联系外销,提供销售服务平台,稳定销售渠道。一系列举措之下,缪文钦不仅获得了村民的认同,更是提升了葡萄品质和产量,葡萄收购价格由原来的2—3元/斤提高到了7元/斤,亩产值15000—18000元,看到效益,许多村民都纷纷效仿。

图片

在缪文钦的带动下,合作社的社员壮大到了108人,种植葡萄1500余亩,带动凤阳全镇种植葡萄6000余亩,产值过亿。2015年合作社获批省级示范社。合作社为种植户解决了资金、技术、销售上的困难。5年来,在缪文钦带领下村民富裕了,还帮扶合作社35名贫困户脱贫。

图片

在缪文钦的努力下,如今锌葡萄已成为凤阳镇的一张名片,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不过,仍有一些贫困户因病残等原因无法进行田间劳作,错过了这班脱贫“快车”。如何为这些特殊群体找出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在缪文钦和乡镇干部的思想碰撞中,一个名为“我有一亩葡萄园”的全新扶贫模式逐渐成型。

图片

“我有一亩葡萄园”针对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重点贫困户,政府出资向葡萄专业合作社购买葡萄园,委托给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以定制葡萄园模式,向爱心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爱心企业每年付款两万元,即可得到一亩葡萄园中的1000斤葡萄。这两万元中,10000元作为重点贫困户的分红,5000元作为政府投入资金的回笼,余下的5000元作为合作社的运营管理费用,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政府、合作社、爱心企业的四方共赢。

图片

图片

缪文钦是凤阳锌葡萄产业的“守护者”又是“引路人”,他将青春挥洒在家乡这片沃土上,群众要种葡萄找他,葡萄遇到病害找他,葡萄要出售找他,事情繁多,但缪文钦乐在其中,因为他所守护的不仅是种植户的利益,更是凤阳发展的未来;在他看来,乡村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新一代青年人的力量,所以他不断为青年创造回乡共筑家园的机遇,引领更多青年回乡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奋斗!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