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3月14日,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带队检查畜禽养殖整治情况。陈善光在走访绿洋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时强调,要看长远、顾大局,统筹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前面,谋求企业更长远发展。

  一直以来,绿洋生态农牧公司董事长丁松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日,为全力配合实验区开发建设,绿洋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拟在平原新建养鸡场,迁出现址。

  勇担敢做

  返乡创业助乡亲

  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改变家境,年纪轻轻的丁松平决定外出闯荡。几年后,丁松平在行业里崭露头角、小有成就。

  1994年春节回家,丁松平看到家乡同龄人生活条件并不宽裕,“有没有办法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个念头在丁松平的脑海里久久停留。

  说干就干,丁松平立刻采取行动。

  1995年初,他前往湖北、河北等地考察,最后确定了蛋鸡养殖项目。次年,丁松平购置了2000只小鸡,在三十六脚湖的山上迈开他的创业路。

  这边丁松平做得热火朝天,那边亲戚朋友却极力反对。相比之前丁松平从事的是工程建筑业,蛋鸡养殖业是他从未涉足的,存在太多风险和不确定性。“鸡蛋是生活必需品,绝不会被市场淘汰。”丁松平断言道。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7年,在丁松平的坚持下,养殖场迎来第一次丰收——创收10余万元。2008年,丁松平成了养鸡大户,养鸡规模从2000只发展到30000只,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家乡富余劳动力,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不遗余力

  率领乡亲共致富

  2008年,为保护水源,丁松平将养殖场迁至芦洋农场。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壮大,他积极寻求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与农林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在高校专家的科学指导下,短短几年,丁松平的养殖场的养殖蛋鸡存栏数达28万羽,日产蛋约8吨,规模位居我省前列。

  公司运行进入常态化后,原先加入的养殖户陆续实现脱贫,还有部分养殖户开始自己经营。虽然有的乡亲已经单干,但只要乡亲们在养殖方面有疑虑,丁松平仍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讲解、分忧。

  “我们公司成立时间比较久,拥有完整且成熟的养殖技术,只要养殖户们有需要,我们都会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养殖户运用我们提供的技术,收益可提高20%。”丁松平的哥哥丁兰金说,除了养殖户,散养家禽的乡亲每次遇到养殖问题,都会到公司咨询,丁兰金就会技术人员予以接待。

  “养殖场的员工大多是周边村民,先前靠务农为生,公司成立后,我们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现在大家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也增加了。”丁兰金说,目前,公司蛋鸡防疫工作已外包给村民林秀兰,林秀兰一家的家庭收入因此逐步得到提高。

  变废为宝

  环保收益两不误

  在蛋鸡养殖中,沿袭传统方法的养殖户把鸡粪晒干、卖掉,不但污染环境,收益也低。丁松平心里着急,可不能富了乡亲口袋,坏了生态环境。带着这个问题,丁松平再次外出学习,借鉴江苏、上海等地做法,把鸡粪做成有机肥,打造了“绿洋”牌有机肥。一经上市,“绿洋”牌有机肥立即成为平潭绿化公司、各农场果蔬基地的“抢手货”。

  除了鸡粪,丁松平还注意到海岛特有的产物——海蛎壳。海蛎养殖户取出海蛎后,将海蛎壳随意丢弃,堆积成山、味道腥臭,不仅污染环境,还给环卫工的清理工作造成一定负担。丁松平发动身边党员职工,挨家挨户动员海蛎养殖户定点堆放海蛎壳,再统一收集。丁松平把海蛎壳清洗加工,变成蛋鸡的饲料原料——壳粉,既解决了海蛎壳污染,减轻环卫工人负担,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村民林恩在芦洋乡经营果园,长期购买绿洋生态农牧公司的有机肥。“绿洋的有机肥是用鸡粪和海蛎壳加工的,我们用着放心,而且,周边村民来绿洋公司购买有机肥,丁总都给予一定优惠。”林恩说。

  凝心聚力

  党旗飘在企业上

  回首向来峥嵘路,丁松平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一起致富。“我不能让乡亲跟着我创业还赔钱。”这是丁松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压在他肩上的一份重担。

  在丁松平看来,个人力量是微薄的,多年的创业经验让丁松平坚信必须坚定不移地听党指挥、跟党走。他希望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提升团队凝聚力,将企业建设成更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更富活力、奋发向上的大集体。

  成立党支部,成了当时他最想做的事。

  在多方帮助和支持下,2012年,福州市绿洋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吸纳党员7人。

  走进公司党员活动室,赫然可见党建制度上墙规范、党建台账摆放齐整、党员风采激情绽放。丁松平不无骄傲地说,党员活动室不仅是党员活动的场所,更是“红色加油站”。确实如此,公司党支部成立后,“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各类宣讲学习活动层出不穷,每一位党员都能在这里汲取前进的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丁松平明显感觉到,自从成立了党支部,企业员工的心更齐了、干劲更足了。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