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泉港涂岭镇石梅里自然村,早年交通不便,村民外出都要跋山涉水。今年75岁的赵子新老人带领乡亲开山辟路20多年,历经种种艰难,终修成两条通向外界的村路。
石梅里总人口不到200人,是泉港西部山区最偏远的自然村,群山环抱。路通之前,这个小村子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用脚在半山岭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临近的仙游县园庄镇。而另一条通往自然村所属行政村寨后村的田埂路同样是村里人在田野中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由于交通不便,日常生活极为不便,村里经济也较为落后,村民们大多出外打工,留下老人与孩子。每逢下大雨时,山溪水流深急,孩子们连上学都很困难。很多人甚至逢年过节,都没有回家,有的人甚至举家搬迁,村里的户数越来越少,村庄日益凋敝。
1993年,这个没有工资、不算“村官”的村民小组长赵子新,开始带着村民们开山炸石、填厕拆房、平坑搭桥……1995年,取石铺路时,一块大石头滚下,砸断了他的右腿和锁骨,如今一到雨天,他的腿就酸疼。
1995年,通往外乡的简易公路基本修成。村民们出门终于不再需要跋山涉水了,然而好不容易铺就的简易公路,在台风暴雨面前却命运多舛,历经三毁三修。每一次,都是赵子新冒着生命危险、不辞辛劳带着村民将破损处补上。
2011年,在泉港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拨款扶持下,石梅里村通往外界的两条路终于实现了水泥硬化。路通则百通,几年来,村里的土坯房陆续翻盖成小洋楼;孩子们出外上学,再也不用担心下大雨了;出外打工的年轻人,隔三差五带着朋友回来,自豪地推介家乡美景……
如今,头发斑白的七旬老人赵子新,农闲时仍扛着锄头、撬杠,牵头整治村道,忙碌在修路的路上。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年逾古稀的他仍然在工作中,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水泥路铺到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长久地造福群众,遗惠子孙。
曾获泉港区第四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